首页汉语字典擢字的解释
擢

拼音 zhuó 注音ㄓㄨㄛˊ
部首扌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RNWY 五行 统一码64E2
笔顺一丨一フ丶一フ丶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名称横、竖钩、提、横折、点、提、横折、点、提、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uó(ㄓㄨㄛˊ)

⒈  拔:擢发()难(nán)数(shǔ)(喻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不清)。

⒉  提拔,提升:擢升。擢用。擢第。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romote、pull out

造字法

形声:从扌、翟声

English

pull up, draw up; select

最读网擢字讲解

《说“擢”》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家族中,“擢”是一个富有内涵且十分生动的字。 一、字形结构与字源 “擢”字从手,翟声。“翟”本义是长尾野鸡,在这里作为声旁,表示读音。而右边的提手旁“扌”则表明这个字与手的动作相关。从字形结构来看,这一构造暗示着一种用手进行的向上提拉的动作。 二、基本含义 1. 提拔、选拔 这是“擢”字最常见的用法。例如在古代官场语境中,“擢为后将军”,就是说被提拔担任后将军这一职位。它体现了一种自下而上、由低向高的选拔任用过程。当朝廷或者上级对有才能的人予以重任时,就可以说“擢某人于微末之间”,强调从平凡或者低等的地位提升到较高的地位。这种提拔往往基于被擢者的品德、才能或者功绩等因素。 2. 拔取、吸取 除了在人事任用方面的意义,“擢”还有拔取的意思。如在一些描写采摘或者获取的动作时可以使用,“擢芳草以为馐”,就是拔取美好的草当作食物。这里的“擢”生动地描绘了用手将芳草连根拔起的动作,有一种干脆利落之感。 三、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1. 古代诗词 在古代诗词中,“擢”字常常被用来表达对人才得到重用的期待或者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例如“擢英于岩穴,举贤于闾巷”,诗人希望那些隐藏在山野(岩穴)之中、平凡街巷(闾巷)里的贤能之士能够被选拔出来,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个字的使用使得诗句充满了对公正用人、挖掘人才的渴望之情。 2. 散文 在散文中,“擢”字的使用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庄重感。如在描述宫廷选拔侍从或者官员晋升体系时,“擢者皆精悍之士,以备君侧”,通过“擢”字准确地传达出选拔过程的严格以及被选拔者的优秀特质。 四、现代意义与启示 虽然现代社会的选拔任用机制已经和古代有很大的不同,但“擢”字所蕴含的积极向上、选拔贤能的内涵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任何组织或者团队中,都应该重视人才的发掘和提拔,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有能力、有品德的人提升到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像古人所期望的那样,让更多的“英”能够被“擢”,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擢”这个字以其独特的字形、丰富的含义,在汉语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对人才选拔任用的深刻理解。

擢


※ 擢的意思、基本解释,擢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uō

〈动〉

(1) (形声。从手,翟( )声。本义:抽引,拉拔)

(2) 同本义 [extract;drag;pull out]

擢,引也。——《说文》

擢,拔也。——《方言二》

拔根曰擢。——《小尔雅》

擢贾之发,以赎 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列传》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枚乘《上书谏吴王》

卓齿之用 齐也,擢 湣王之筋,悬之庙梁。——《韩非子·奸劫弑臣》

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宋· 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

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汉· 王符《潜夫论》

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明· 刘基《如梦令·题画》

(3) 又如:擢筋剥肤(擢筋割骨。犹言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擢发(拔下头发)

(4) 选拔 [select]

擢,今俗凡迁官曰擢。擢,犹升也,进也。——《正字通》

(5) 又如:擢佐(选拔辅佐人才);擢奇(选拔奇才);擢举(选拔荐举)

(6) 拔官,提升官职 [promote]

程乌、 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后汉书·公孙述传》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传》

时瑞已擢 嘉兴通判。——《明史》

(7) 又

擢瑞户薄主事。

(8) 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拔(提拔);擢拜(提拔授官);擢进(提拔进用);擢叙,擢序(提拔叙用);擢授(提升);擢登(犹擢升)

(9) 耸出 [erect]

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韦应物《郡斋移杉》诗

(10) 又如:擢本(高耸的样子);擢拔(犹耸出,耸拔);擢削(耸立突出的样子);擢干(谓树干挺生、耸拔)

(11) 登,及 [pass the civil examination]。如:擢科(登第);擢冠(登第夺魁);擢桂(犹折桂。指科举及第)

康熙字典

擢【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角切,音濁。《說文》引也。《揚子·方言》拔也。自關而西,或曰拔,或曰擢。《廣韻》抽也,出也。《戰國策》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羣臣之上。《前漢·公孫弘傳》天子擢對爲第一。

《增韻》聳也。《班固·西都賦》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

《玉篇》去也,徹也。《禮·少儀》侍投則擁矢,不角不擢馬。《疏》投壺,立籌爲馬,至三馬而成勝。若?者雖得二馬,亦不敢徹尊者馬,足成已勝也。《莊子·騈拇篇》擢德塞性以收名聲。《註》拔去自然之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擢【卷十二】【手部】

引也。从手翟聲。直角切

说文解字注

(擢)引也。毛傳曰。楫所以擢舟也。擢舟、謂引舟也。从手。翟聲。直角切。古音在二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