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巽字的解释
巽

拼音 xùn 注音ㄒㄨㄣˋ
部首巳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上下
五笔NNAW 五行 统一码5DFD
笔顺フ一フフ一フ一丨丨一ノ丶
名称横折、横、竖弯钩、横折、横、竖弯钩、横、竖、竖、横、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ùn(ㄒㄨㄣˋ)

⒈  八卦之一,代表风。

⒉  古同“逊”,谦让恭顺。

异体字

  • ?
  • ?
  • ?
  • ?
  • ?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5th of the 8 trigrams; south-east; mild, modest, obedient

最读网巽字讲解

“巽”字的语文讲解 “巽”是一个充满韵味与深意的汉字,在古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它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巽”字的含义 “巽”字本义是指东南方向,如《说文解字》中所言:“巽,东南也。”在八卦中,“巽”代表风,与“震”相对,象征着风的性质,如《易·说卦》中所描述:“巽,君子以申及申,致以诚信,谨奉而行之。”此外,“巽”还有恭顺、谦逊的含义,如《易·乾》中所言:“君子以巽。”表示君子应具备的恭顺、谦逊的品质。 二、“巽”字的用法 1. 作为姓氏:在古代,巽也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如历史上著名的“巽公”便是如此。 2. 作为形容词:“巽”字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如“巽懦”表示性情懦弱,“巽顺”则表示顺从、不违抗。 3. 作为副词:“巽”还可以作为副词使用,如“巽尔出涕”,意为不自主地流泪。 三、“巽”字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巽”字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如《易经》中的卦辞和爻辞,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在这些经典文献中,“巽”字不仅代表着方向和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体现。 例如,《易经》中的“巽”卦,通过描绘风的力量和作用,传达了柔顺、谦逊、进取等品质。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样的诗句,体现了“巽”字所蕴含的谦虚、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此外,在古代诗词中,“巽”字也常被用作意象,如“巽风吹拂古松梢”等句子,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志趣。 总之,“巽”字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字,在古汉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方向和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体现。通过学习和理解“巽”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巽


※ 巽的意思、基本解释,巽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xùn

〈动〉

(1) (会意。小篆。从丌)

(2) 同本义 [have]

巽,具也。——《说文》

(3) 消散 [disperse]

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释名·释天》

词性变化

xùn

〈名〉

(1) 八卦之一。代表风 [wind;one of the eight diagrams of bagua]

巽为木,为风。——《易·说卦》

(2) 又如:巽地(吉利的地方);巽二郎(传说中的风神);巽二(古时传说中的风神名。《易·说卦》有“巽为木,为风”,故名)

(3) 东南方 [southeast]。如:巽方(东南方);巽地(东南方位);巽风(东南风。又称“清明风”、“景风”。古有八卦主八风之说);巽隅(指东南角)

xùn

〈形〉

(1) 卑顺;怯懦 [subservient]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易·蒙》。孔颖达疏引 褚氏曰:“顺者心不违也,巽者外迹相卑下也。”

(2) 又如:巽顺(卑顺、顺从);巽词(巽辞。委婉的言词);巽与(顺从,附和)

康熙字典

巽【寅集中】【己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困切,音遜。《說文》本作?,具也。篆文作巽。《徐鉉曰》庶物皆具,丌以薦之。

《玉篇》卦名。《韻會》巽,入也。柔也,?也。《易·巽卦疏》巽者,?順之名。說卦云:巽,入也。蓋以巽是象風之卦,風行無所不入,故以入爲訓。若施之於人事,能自?巽者,亦無所不容。然巽之爲義,以?順爲體,以容入爲用,故受巽名矣。

與遜通。《書·堯典》汝能庸命巽朕位。《釋文》巽,讓也。《集傳》巽遜古通用。

《五音集韻》雛睆切,音撰。持也。

《韻補》叶須閏切,音濬。《易·蒙卦》童蒙之吉,順以巽也。叶下順。

叶須絹切,選去聲。《易·家人》六二之吉,順以巽也。叶上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巺【卷五】【丌部】

具也。从丌?聲。?,古文巽。巽,篆文巽。蘇困切〖注〗臣鉉等曰:庶物皆具丌以薦之。

说文解字注

(巺)具也。孔子說易曰。巺、入也。巺乃愻之假借字。愻、順也。順故善入。許云具也者、巺之本義也。巺今作巽。从丌。?聲。形聲包會意。卪部曰。?、二卪也。巺从此。按二卪者、具意也。蘇困切。古音在十四部。

?)古文巺。从?。从幵。

?)篆文巺。汗?、古文四聲韵載此體各乖異。未詳宜何從也。竊疑此篆字當作籒。字之誤也。古文下从幵。幵亦具意也。籒文緐重。則从?从幵而又从丌。古文四聲韵作巽。葢不誤。小篆則省幵作巺。後人?字則从籒變之作巽。說文仿?爲之。非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