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惴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惴
⒈ 又忧愁,又恐惧:惴恐。惴栗(恐惧发抖)。惴惴不安。
造字法
形声:从忄、声
English
afraid, apprehensive, nervous
最读网惴字讲解
《说“惴”》
在汉语的丰富词汇海洋中,“惴”这个字虽然不算是极为常用,但却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一、读音与字形
“惴”字读音为zhuì。从字形结构来看,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忄”,这个偏旁往往与心理活动、情感状态有关,右边是“耑”字。“耑”有开端、专一等含义,但在与“忄”组合成“惴”字后,就产生了新的意义。
二、字义解析
1. 本义
“惴”的本义是忧愁、恐惧。例如“惴惴不安”,形容人因担忧、害怕而心神不定。这种恐惧和忧愁往往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绪反应,可能是对未来不确定事情的担忧,或者是对已经发生事情的一种后怕情绪。比如一个学生即将面临非常重要的考试,在考试前他可能就会处于一种惴惴不安的状态,担心自己考不好,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失误场景。
2. 引申义
在引申意义上,“惴”也可以表示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当人们处于一种陌生环境或者面对复杂情况时,可能会怀着一种惴惴之心去对待周围的事物。这就像是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行走,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危险。例如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在处理各项工作任务时,由于对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还不太熟悉,往往会怀着惴惴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以免出现差错。
三、在词语中的应用
1. 惴惴不安
这是“惴”字最常见的用法。“惴惴不安”的状态可以体现在很多情境之中。如在经济形势不稳定时,投资者可能会惴惴不安,担心自己的资产缩水;或者在等待医院重大疾病检查结果的时候,患者家属也会惴惴不安,内心被恐惧和担忧填满。
2. 惴栗
这个词表示恐惧发抖的样子。比如“临深渊而惴栗”,当人站在深渊边缘,望着那无尽的黑暗和深不见底的下部时,内心会被恐惧所笼罩,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这就是“惴栗”所描绘的状态。
四、文化内涵
“惴”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类内心情绪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刻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个字的踪迹。从《诗经》中对人们忧愁情绪的描写,到明清小说里人物面临各种危机时内心的惴惴之感,这个字都帮助作家们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世界。它也提醒我们,汉语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门艺术,能够精准地描绘出人类复杂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总之,“惴”这个字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丰富的意义,无论是从其本义的恐惧忧愁,还是引申义的小心谨慎,以及在众多词语中的运用和文化内涵的体现,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 惴的意思、基本解释,惴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惴
〈动〉
(1) (形声。从心,耑(
)声。本义:忧愁恐惧) 同本义 [fearful]惴,忧惧也。——《说文》
惴,忧也。——《广雅》
人皆惴恐。——《汉书·宁成传》
惴惴其栗。——《诗·秦风·黄鸟》
惴惴,惧也。——《尔雅》
小恐惴惴。——《庄子·齐物论》
自返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孟子·公孙丑》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慴惴。——杜牧《感怀诗一首》
(2) 又如:惴怯(胆怯,恐惧);惴畏(畏惧);惴恐(恐惧);惴息(害怕得不敢喘息);惴惕(恐惧,忧戚);惴悸(惊惧)
康熙字典
惴【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廣韻》之睡切,音
。《說文》憂懼也,从心耑聲。《詩·秦風》惴惴其慄。
又《集韻》古賣切,音卦。性多阻礙也。
又叶諸延切,音專。《太公·金匱》黃帝居人上,惴惴如臨深淵。惴惴爲句。與淵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惴【卷十】【心部】
憂懼也。从心耑聲。《詩》曰:“惴惴其慄。”之瑞切
说文解字注
(惴)懼也。釋訓、毛傳皆曰。惴惴、懼也。許意懼不足以盡之。故增
字。从心。耑聲。之瑞切。古音在十四部。詩曰。惴惴其慄。詩者、秦風鳥文。慄當作栗。轉寫之誤也。古戰栗、堅栗皆作栗。戰栗及禮經栗階皆取栗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