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糈
拼音
xǔ
注音ㄒㄨˇ
部首米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ONHE 五行土 统一码7CC8
笔顺丶ノ一丨ノ丶フ丨一ノ丶丨フ一一
名称点、撇、横、竖、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撇、捺、竖、横折钩、横、横
部首米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ONHE 五行土 统一码7CC8
笔顺丶ノ一丨ノ丶フ丨一ノ丶丨フ一一
名称点、撇、横、竖、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撇、捺、竖、横折钩、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糈
⒈ 粮:饷糈。
⒉ 精米,古代用以祭神。
异体字
- 稰
造字法
形声:从米、胥声
English
sacrificial rice; rations; pay
最读网糈字讲解
“糌”字的语文讲解
“糌”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是zhàn,部首是“米”,总笔画为15画。这个字的基本解释是“干粮”,特指经过加工或晒干的粮食,如小米、高粱等。
一、字义解析
“糌”字的主要含义是干粮,这与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干粮”一词相吻合。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食物短缺,人们常常需要储备一些干粮以备不时之需。因此,“糌”字体现了古人对粮食储备的重视。
二、词性分析
“糌”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干粮这一类食物。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修饰其他与粮食相关的词语,如“糌粑”(一种用小米制成的食品)。
三、用法示例
1. 名词用法:
- 他为了准备远行,特意准备了足够的糌粮。
2. 形容词用法:
- 这些天天气干旱,庄稼收成不好,村民们只能吃些糌粑充饥。
四、字源与演变
“糌”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粮食的加工也更加精细。在这个过程中,“糌”字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示干粮的专用字。
此外,“糌”字在古代文献中也频繁出现,如《诗经·小雅·小宛》中的“宿麦不解饥,宿麦不获甘。”这里的“宿麦”即指干粮,与“糌”字的含义相通。
五、文化意义
“糌”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粮食的珍视和对生活的艰苦奋斗。在古代社会,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基础,而“糌”字则是对这种生活的深刻体现。
总之,“糌”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文化底蕴的汉字。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更深入地感受汉字的魅力和语言的博大精深。

※ 糈的意思、基本解释,糈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糈
〈名〉
(1) 粮食 [grains]
糈,粮也。从米,胥声。——《说文》
鼠壤有余糈。——《庄子·天道》。司马注:“粒也。”
(2) 粮饷 [army provisions]
然后选取材武之士,务求勇、力、捷、技冠绝侪辈者,三倍其糈。——《书牍·复太史焦座师》
(3) 古代祭神用的精米 [polished rice]
怀椒糈而要之。——《离骚》。注:“精米所以享神也。”
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史记·日者传》
康熙字典
糈【未集上】【米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音胥。糧也。
又祭神米。《山海經》糈用稌米。《註》糈,祀神之米。《屈原·離騷》懷椒糈而要之。《註》糈,精米,所以享神也。俗作。
又《廣韻》私呂切《集韻》寫與切,胥上聲。義同。
又《廣韻》疏舉切《集韻》《韻會》阻切,
音所。饊也。
又《集韻》山於切,音疏。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糈【卷七】【米部】
糧也。从米胥聲。私呂切
说文解字注
(糈)糧也。凡糧皆曰糈。離騷王注曰。糈、精米。所以享神。其一耑耳。从米。胥聲。私吕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