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徐字的解释
徐

拼音 注音ㄒㄨˊ
部首彳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5F90
笔顺ノノ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名称撇、撇、竖、撇、捺、横、横、竖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ú(ㄒㄨˊ)

⒈  缓,慢慢地:徐步。徐缓。徐图。徐徐。

⒉  姓。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gently、slowly

相关字词

缓、疾

造字法

形声:从彳、余声

English

slowly, quietly, calmly; composed, dignified

最读网徐字讲解

徐风轻语,岁月静好 在浩渺的文学海洋中,汉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字是“徐”,这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意境。 “徐”字,本义为缓慢、从容不迫的样子。它描绘了一种宁静、淡定的生活态度,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岁月长河中保持平和心境的人。正如古人所言:“无欲则刚,有欲则柔;无急则缓,有急则快。”这种从容不迫的“徐”态,正是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世界时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汉字中,“徐”字还可以与其他字组合,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比如,“徐风”就是指温和的风,它不再像狂风那样猛烈,而是带着一种温柔的气息,轻轻拂过面颊,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又如“徐步”,它代表着一种稳健的步伐,不急不躁,每一步都踏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除了字面意义外,“徐”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徐”常常与“道”相提并论,共同探讨人生的真谛。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其中的“大音”和“大象”都是至高无上的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一种“徐”的态度。只有当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时,才能领悟到“道”的真谛。 此外,“徐”字还与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紧密相连。他们借助“徐”字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比如,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首诗中的意境正是“徐”字的最好诠释。诗人以“徐”字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静谧、清新的山林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总之,“徐”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意境。它教会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它提醒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它更引导我们去探寻那些能够让我们心灵得到升华的文化精髓。让我们在“徐风轻语”中找寻岁月的静好吧!

徐


※ 徐的意思、基本解释,徐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彳( chì),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

(2) 同本义 [walk slowly]

徐,安行也。——《说文》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

(3) 散开 [spread]

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

词性变化

〈形〉

(1) 缓慢 [gently;slowly]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

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

此事当徐议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徐而察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余韵徐歇。

徐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2) 又如:徐议(从容商议);清风徐来;徐回(缓慢地回旋运转);徐行(缓慢前行);徐步(缓慢步行);徐呼(发声舒缓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

(3) 安闲的样子 [leisurely]

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

(4) 又如:徐言(缓言;低声细语);徐婉(舒缓委婉);徐详(舒缓安详)

(5) 全,都。通“俱” [all]

鲁人徐伤 归父之无后也。——《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名〉

(1) 古州名。古徐州的简称 [Xuzhou],古九州之一。古徐州约在今江苏、山东、安徽的部分地区。汉以后各代皆置徐州,辖地常有变更,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多以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或下邳(今江苏邳县)为治所

(2) 古国名 [Xu state]

仁义而徐亡。——《韩非子·五蠹》

循徐鲁之力。

(3) 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周初建立徐国,后为吴国所灭。如:徐方(指古徐国);徐宅(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国)

(4) 姓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匕首的人)

(5) ——《战国策·燕策》

康熙字典

徐【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似魚切《集韻》《韻會》祥余切《正韻》祥於切,?序平聲。《說文》安行也。《玉篇》威儀也。《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註》雍容都雅之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音義》徐徐,安穩貌。

通作邪。《詩·鄘風》其虛其邪。《箋》邪,讀如徐。《疏》虛徐者,謙虛閑徐之義。

《廣韻》緩也。《廣雅》遲也。《孟子》子謂之姑徐徐云爾。

《廣韻》州名。《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爾雅·釋地》濟東曰徐州。《疏》淮海閒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釋名》徐舒也。土氣舒緩也。

國名。《左傳·昭元年》周有徐奄。《註》二國皆嬴姓。

縣名。《前漢·地理志》臨淮郡有徐縣。

《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姓。《廣韻》自顓頊之後,春秋時,徐偃王假行仁義,爲楚文王所滅,其後氏焉,出東海,高平,東莞,琅邪,濮陽五望。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徐【卷二】【彳部】

安行也。从彳余聲。似魚切

说文解字注

(徐)安行也。从彳。余聲。似魚切。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