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撙字的解释
撙

拼音 zǔn 注音ㄗㄨㄣˇ
部首扌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RUSF 五行 统一码6499
笔顺一丨一丶ノ一丨フノフ一一一丨丶
名称横、竖钩、提、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横、竖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ǔn(ㄗㄨㄣˇ)

⒈  裁减,节省:从这笔钱里撙出一部分来干别的。撙节(从全都财物里节省下一部分)。撙诎(节制,谦逊)。

⒉  勒住:“伏轼撙衔,横历天下”。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save

造字法

形声:从扌、尊声

English

economize; abide by, comply with

最读网撙字讲解

《说“蒙”》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蒙”是一个充满丰富内涵且有多种读音和意义的字。 一、读音 “蒙”主要有méng、mēng、měng三种读音。 二、意义与用法 1. méng音 - 本义:遮盖,遮掩 - 例如“蒙头转向”,这里的“蒙”描绘了一种头部被遮盖住,从而迷失方向的状态。就像古人在雾霭沉沉的清晨,若头部被一块布之类的东西蒙住,在那种朦胧的环境下很容易晕头转向。 - 在古文中也有“蒙络摇缀”的说法,像藤蔓之类的植物互相缠绕遮盖着,展现出一种自然的遮蔽状态。 - 引申义:承受、遭受 - 如“蒙难”,表示遭受灾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有蒙难的经历,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下坚守自己的信念。 - 还有“蒙恩”,这是承受恩泽的意思。一个人在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帮助或者君主的赏识(在古代语境下),就可以说是蒙恩。 - 表示幼稚、糊涂 - 像“蒙昧无知”,形容人处于未开化的、缺乏知识的状态。儿童在成长初期,由于阅历有限,往往处于一种蒙昧的状态,对世界的认知还很模糊。 2. mēng音 - 义项为欺骗、哄骗 - 例如“蒙骗”,就是用虚假的手段欺骗他人。一些不法商人可能会用伪劣商品蒙骗消费者,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 “蒙混过关”也是这个意思,通过欺诈的手段混过去,试图逃避检查或者责任。 3. měng音 - 这一读音下的“蒙”主要指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如他们擅长骑马射箭,在广袤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住蒙古包,有着豪迈奔放的民族性格,他们的歌舞、文学艺术等都极具特色。 三、在文化中的体现 “蒙”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印记。从教育角度看,“启蒙”一词至关重要。它是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的过程。在古代,儿童开始读书识字,接受最初的儒家经典教育,这就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像《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帮助儿童开启对知识世界的认知大门。 在神话传说中,“蒙”也有体现。如“蒙恬造笔”的传说,虽然这一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却反映出“蒙”姓人物在文化创造方面的贡献。 总之,“蒙”这个字以其多样的读音和丰富的意义,在汉语的语言体系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并且在文化传承、人际交往、社会描述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撙


※ 撙的意思、基本解释,撙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ǔn

〈动〉

(1) 抑制;挫折 [restrain;control]

不卹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荐撙。——《荀子》

(2) 又如:撙绌(撙诎。节制;谦逊);撙节(抑制;节制);撙衔(控制马勒,让马驯服);撙御(撙衔)

(3) 节省 [save]

节饮食,撙衣服,则财用足。——《管子·五辅》

(4) 又如:撙用(节约用度);撙度(节约用度);撙制(节制,减省);撙约(节俭)

康熙字典

撙【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茲損切《集韻》《韻會》《正韻》祖本切,?尊上聲。《廣韻》挫趨也。《增韻》裁抑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註》撙,猶趨也。《疏》節法度也,言恆趨於法度也。《戰國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註》撙,挫也,猶頓銜勒也。

撙撙,聚貌。《揚雄·甘泉賦》齊總總以撙撙,其相膠葛兮。或作繜。通作僔。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四】【刀部】

減也。从刀尊聲。兹損切

说文解字注

?)減也。?撙古今字。葢?變也。曲禮。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注。撙猶趨也。按趨同趣、疾也。當音促。非趨走之趨。戰國策。伏軾撙銜。集韵曰。撙、挫也。从刀。尊聲。兹損切。十三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