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僔
拼音
zǔn
注音ㄗㄨㄣˇ
部首亻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笔WUSF 五行金 统一码50D4
笔顺ノ丨丶ノ一丨フノフ一一一丨丶
名称撇、竖、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横、竖钩、点
部首亻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笔WUSF 五行金 统一码50D4
笔顺ノ丨丶ノ一丨フノフ一一一丨丶
名称撇、竖、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横、竖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僔
⒈ 聚集。
⒉ 众。
⒊ 谦逊:“主尊贵之,则恭敬而僔。”
统一码
僔字UNICODE编码U+50D4,10进制: 20692,UTF-32: 000050D4,UTF-8: E5 83 94。
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僔字讲解
《说“儋”》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颇为独特的字——“儋”。
一、读音与字形
“儋”的读音为dān或者dàn。当读dān时,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从亻,詹声。“亻”作为偏旁,表明这个字与人有着某种关联。
二、释义
1. 读dān时
- 在古文中,“儋”有担荷、负担的意思。例如“儋石之储”,这里的“儋”就是以重量单位来表示负担一定量的东西,一儋大约相当于十斗或一百二十斤(不同朝代度量衡有所差异),强调所承担的数量之多。
- 它还可以表示古国名,在今海南岛西部。海南的儋州地区就因古儋国而得名。儋州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2. 读dàn时
- “儋”通“殚”,有竭尽的意思。如“儋耳夜书”中的“儋”,就有竭尽心思、勤奋努力的意味。古人夜以继日地书写,展现出一种勤勉奋进的态度。
三、文化内涵
1. 从地域文化角度看
- 儋州作为海南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名字中的“儋”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文化交流频繁。当地的黎族文化、南洋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而“儋”这个字就像是打开这一独特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2. 从文字学角度看
- 这个字的形声结构和多义性反映了汉字演变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它的读音变化以及意义的拓展,体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发展。从表示实际的负重到成为一个地域名称,再到引申出竭尽的语义,每一个阶段都像是汉字发展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汇聚起来构成了汉字文化的壮丽画卷。
总之,“儋”这个字虽然不算是日常使用频率极高的字,但它在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文字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 僔的意思、基本解释,僔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僔
〈动〉
(1) 聚 [converge]
僔,聚也。从人,尊声。——《说文》。
(2) 又如:僔沓(相聚面语);僔僔(聚集的样子)
康熙字典
僔【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兹損切《集韻》《正韻》祖本切,尊上聲。《說文》聚也。引《詩》僔沓背憎。◎《按》今《詩·小雅》作噂。
又《周禮·秋官》朝士族談者。註:噂,語也。噂僔義通。
又《廣韻》衆也。
又恭敬也。《荀子·仲尼篇》主尊貴之,則恭敬而僔。
又人名。徐陵第四子名僔。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僔【卷八】【人部】
聚也。从人尊聲。《詩》曰:“僔沓背僧。”慈損切
说文解字注
(僔)聚也。小雅十月之交曰。噂沓背憎。傳曰。噂猶噂噂。沓猶沓沓。箋云。噂噂沓沓、相對談語。許於口部旣引之云聚語矣。此復引詩。字从人。云聚也。謂聚人非聚語。葢三家詩駁文。兼引之耳。廣雅。僔僔、衆也。叢艸亦曰䔿䔿。从人。尊聲。損切。十三部。詩曰。僔沓背憎。
交流分享
- 僔的词语
- 僔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