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铏字的解释
铏

拼音 xíng 注音ㄒ一ㄥˊ 繁体
部首钅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笔QGAJ 统一码94CF
笔顺ノ一一一フ一一ノ丨丨丨
名称撇、横、横、横、竖提、横、横、撇、竖、竖、竖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铏(鉶)xíng(ㄒ一ㄥˊ)

⒈  古代盛羹的小鼎,两耳三足,有盖。

⒉  指肉菜羹。

⒊  古通“硎”,磨刀石。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钅、刑声

English

sacrificial cauldron

最读网铏字讲解

“镌”字的语文讲解 “镌”是一个形声字,从“钅”(金)旁,表示与金属有关,本义指雕刻。其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部首是“钅”。 在现代汉语中,“镌”字常用于描述用刀、笔等工具刻划或书写的过程,如“镌刻”、“镌名”、“镌刻石碑”等词语都表达了这一含义。此外,“镌”还可以表示铭记、牢记的意思,在一些语境中,如“镌骨铭心”,用来形容对某些事物或人的印象极为深刻,难以忘却。 除了上述基本含义外,“镌”字还有一些较为生僻的用法和含义。例如,在古代文献中,“镌”有时也用来指雕刻佛像或神像,这体现了其原本与宗教、艺术相关的用途。 在书写“镌”字时,需要注意其笔画顺序和结构。首先,从上到下书写“钅”部分,然后在其右侧书写“深”的字形。注意“深”字的撇捺要舒展有力,以体现出“镌”字的力度和美感。 总之,“镌”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的字,通过对其字形、字义和用法的讲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铏


※ 铏的意思、基本解释,铏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xíng

〈名〉

(1) 古代盛羹的鼎,两耳三足,有盖,常用于祭祀 [soup utensil]

宰夫设铏四于豆西东上。——《仪礼·公食大夫礼》

(2) 肉菜羹 [soup]

祭铏尝之,告旨。——《仪礼》

康熙字典

鉶【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說文》本作?。器也。《廣韻》祭器。《玉篇》羹器也。《周禮·天官·亨人》祭祀共大羹鉶羹。《註》羹加五味,盛以鉶器,故曰鉶羹。《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鉶。《註》鉶,菜和羹之器。《疏》據羹在鉶言之,謂之鉶羹。據器言之,謂之鉶鼎。《前漢·司馬遷傳》堯舜飯土簋,歠土鉶。《註》鉶,瓦器也。《史記》省作?。《集韻》或作䤯。通作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

器也。从金㓝聲。戶經切

说文解字注

?)器也。此禮器也。魯頌。毛炰胾羹。傳曰。羹、大羹。?羹也。按大羹、煮肉汁不和。貴其質也。?羹、肉汁之有菜和者也。大羹盛之於登。?羹盛之於?。?羹菜和謂之芼。其詳在禮經。?經典亦作銒。此猶㓝罰字本从井。作?非正字也。內饔職?作㓝、亦叚借字。从金。㓝聲。戸經切。十一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