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灷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灷
⒈ 火种。
异体字
最读网灷字讲解
《说“灰”》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灰”是一个极为常见且富有内涵的字。
一、字形演变
从甲骨文开始,“灰”字的字形就与燃烧后的残留物有关。早期的象形文字描绘出火烧之后剩下的黑色、粉末状的物质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篆书、隶书、楷书,字形逐渐规整,但依然保留着最初的表意特征。它的上半部分像是炉灶之类的容器,下半部分的“火”字,则点明了这种物质的产生与火的关联。
二、字义解析
1. 本义
- “灰”的本义就是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如灰尘、灰烬等。当我们看到一堆柴火燃尽后剩下的黑色粉末,那就是“灰”。例如“星落云散,焦土灰飞”,这里的“灰”生动地描绘出大火过后一片狼藉,只剩下灰烬的景象。
2. 引申义
- 颜色的延伸。“灰”这种颜色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是一种暗淡、无光的色调。所以它被用来形容类似的颜色,像“灰色”“灰白色”等。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老建筑的外墙因为岁月的侵蚀而呈现出灰色的斑驳。
- 表示消沉、悲观的情绪状态。如“心灰意冷”,当一个人遭受多次挫折后,内心就像被火烧过后的灰烬一样,没有了热情和希望,变得冷漠、消极。
- 在一些固定词语中,还有特定的含义。“灰飞烟灭”表示彻底消失、消灭,就像灰和烟一样随风飘散,不复存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强大的事物在瞬间毁灭,有一种强烈的沧桑感。
三、在文化中的体现
1. 民俗文化
- 在传统的祭祀活动中,“灰”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烧纸钱时,纸钱燃烧后的灰烬被认为可以带着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到达另一个世界。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人对生死、阴阳两界的独特理解。
2. 文学意象
- 在文学作品中,“灰”常常被诗人用来营造氛围。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蜡烛燃烧成灰来比喻爱情的执着和牺牲精神。这里的“灰”不仅仅是蜡烛燃烧后的残余,更象征着一种极致的情感消耗后的状态。
总之,“灰”这个字,从它的字形到字义,再到在文化中的体现,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它是人类对自然现象观察的结果,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

※ 灷的意思、基本解释,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灷【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五音集韻》士戀切,音饌。火種也。《正字通》同㶳。《管子·弟子職註》折,卽作折。今作灷。◎按弟子職,櫛之遠近,乃承厥火。房註但云:櫛謂燭盡,不註音切,亦
無折卽作折
字。惟韻會小補媵註云:弟子職左手正櫛。譚苑曰:櫛假借字,正作
,从火从
,音燼。或古本管子,櫛作
,有燼字一音也。然說文媵,本作㑞从人,灷聲。徐鉉曰:灷不成字,當从
省,則灷字似可刪。廣韻諸書俱不載,今以玉篇所收特存之。
字原作火下
。从
省卽从朕省。
交流分享
- 灷的词语
- 灷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