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携字的解释
携

拼音 xié 注音ㄒ一ㄝˊ 繁体
部首扌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643A
笔顺一丨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フノ
名称横、竖钩、提、撇、竖、点、横、横、横、竖、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ié(ㄒ一ㄝˊ)

⒈  带:携手。携带。扶老携幼。

⒉  离,叛离:携离。携贰。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carry、take along、take sb. by hand

造字法

形声:从扌、隽声

English

lead by hand, take with; carry

最读网携字讲解

“携”字的语文讲解 “携”是一个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种含义。在现代汉语中,“携”常用来表示携带、牵扶等意思。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携”字的多种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携”的基本含义 1. 携带:指用手拿住或携带某物。例如: - 携带工具:他携带着一把伞。 - 携带亲人:母亲携带着孩子离开了家乡。 2. 牵扶:指用手扶持或搀扶。例如: - 携扶老人:看到老人摔倒了,年轻人赶紧上前携扶。 - 携扶幼小:父母携扶着年幼的孩子走过崎岖的小路。 3. 合作:指与他人共同协作。例如: - 携手合作:我们团队将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4. 拿、取:有时“携”也可以表示拿取或取得某物。例如: - 携书:他携着一本书走进了图书馆。 二、“携”字的用法 1. 动宾结构:如“携笔”、“携酒”,表示携带书写工具或酒水。 2. 偏正结构:如“携手”、“携伴”,表示与他人共同做某事。 3. 主谓结构:如“携风而来”,表示带着风而来。 三、“携”字的文化内涵 1. 团结互助:“携”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互助。无论是家庭中的相互扶持,还是社会中的携手合作,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帮助。 2. 传承与创新:在文化传承中,“携”也代表着一种创新的精神。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正如古人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携”字所蕴含的一种力量。 3. 情感纽带:“携”字还承载着深厚的情感纽带。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携”都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正如《诗经》中所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表达了对伴侣的深情厚意和携手共度一生的愿望。 四、总结 “携”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具有多种含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示携带、牵扶等基本动作,还体现了团结互助、传承与创新以及深厚的情感纽带等文化价值。通过学习和理解“携”字的多种用法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多读经典文献、观赏诗词歌赋等方式来加深对“携”字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运用“携”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携


※ 携的意思、基本解释,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攜、擕 xié

〈动〉

(1) (形声。从手,隽( jùn)声。本义:提着)

(2) 同本义(把地上的物品举提起来) [carry in hand]

携,提也。——《说文》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诗·大雅·板》

(3) 又如:携壶;携带(提挈,照顾);携酒牵羊;携杖

(4) 拿着,持 [hold]

闲携杖,漫出门,官槐满路叶纷纷。——清· 孔尚任《桃花扇》

(5) 又如:携盘;携帚

(6) 牵挽;挽扶 [lead]

相携于道。——《淮南子·览冥》

吾与汝并肩携手。——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携抱(牵挽扶抱);携率(率领);携将(扶持);相携于道;携幼扶老;携扶;携负(牵背)

(8) 带,随身一道 [bring along]

携其妻子。——《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

于是夫负妇戴,携子入于海。——《庄子·让王》

民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四》

携幼入室。——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携童几数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9) 又如:携子同行;携女归宁;携行;携家眷同行;携款潜逃;携械投诚

(10) 通“愶”。离;背离;离散 [discord]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左传·僖公七年》

不如私许复曹,卫以以携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其刑矫诬,百姓携贰。——《国语·周语上》

须要宣布皇灵,携其党羽,则王直势孤,自不能容。——《西湖二集》

(11) 又如:携爽(背离);携弛(有二心而松懈);携泮(离散);携贰(有二心,叛离);携背(背离,背叛);携叛(背叛)

康熙字典

携【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俗攜字。(攜)《唐韻》戸圭切《集韻》懸圭切,?音畦。《說文》提也。《六書故》縣持也。《書·立政》左右攜僕。《註》攜持僕御之人。《詩·大雅》如取如攜。《疏》物在地上,手舉攜之。《禮·曲禮》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註》提攜,謂牽將行。

離也。《左傳·僖七年》招攜以禮。《周語》節度不攜。

連也。《前漢·天文志》杓攜龍角。《註》杓,斗柄也。

姓。見《姓苑》。或省作㩦。俗作携㩗擕,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攜【卷十二】【手部】

提也。从手雟聲。户圭切

说文解字注

(攜)提也。古多叚爲?字。从手。巂聲。戶圭切。十六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