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缿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缿
⒈ 古代储钱或接受告密信件的器具。口小,可入而不可出,用瓦或竹制成。
异体字
- 銗
最读网缿字讲解
“芟”字的语文讲解
“芟”是一个汉字,读音为shān,属于形声字。它的部首是“艹”,表示与植物有关,而右边的“彡”则作为声旁,帮助我们辨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
一、字义解析
“芟”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1. 割草,除草:这是“芟”字最常用的意义。例如,“芟夷”就是指割除、铲平草木,常用来形容军事上的征伐或开垦土地。
2. 修剪,铲除:在园艺或农业活动中,“芟”也可以指修剪树枝或杂草,以保持植物的整洁和健康。
3. 删除,除去:在文字或材料上,“芟”可以理解为删除或去除一部分,使整体更加简洁明了。
二、词组用法
“芟”字常出现在一些固定词组中,如:
芟夷草木:比喻铲除敌人或有害的事物。
芟剪枝叶:指修剪树木的枝叶,使其更加美观和健康。
芟除杂草:指清除田地或花园中的杂草,以保证作物的生长。
三、字形结构
“芟”字由“艹”和“彡”两部分组成。“艹”作为声符,提示我们这个字的读音;“彡”则作为形符,指示这个字与“草”或“修剪”有关。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在汉字中非常常见。
四、文化内涵
“芟”字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汉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植物为象征,表达各种情感和意境。“芟”字中的“艹”部分,就让人联想到茂盛的植物和绿色的田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清新自然的感觉。
此外,“芟”字还与古代的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依靠辛勤的劳动来开垦土地、种植作物。在这个过程中,“芟”字所蕴含的“割草、除草”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劳作方式,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生命力的汉字。通过对其字义、词组用法、字形结构和文化内涵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 缿的意思、基本解释,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缿
〈名〉
(1) 用来存钱的瓦或竹器,小口,可入而不可出,类似后来的扑满或钱筒 [still bank;container for money or mail]
缿,受钱器也。古以瓦,今以竹。——《说文》
(2) 古代接受告密文书的器具。状如瓶,长颈,小孔,可入而不可出 [exposed box]。如:缿筒(收存书信的器具。同“缿筩”);缿筩(盛装信件的竹器);缿厅(指衙门公堂因设有缿筩以接受控诉而得名)
康熙字典
缿【未集中】【缶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胡講切《集韻》《韻會》《正韻》戸講切,音項。《說文》受錢器也。古以瓦,今以竹。
又《集韻》徒口切,音。義同。
又《集韻》下遘切,音候。《玉篇》如瓨,可受板書筩,令密事。《前漢·趙廣漢傳》又敎吏爲缿筩。《註》師古曰:若今盛錢臧瓶,爲小孔,可入而不可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缿【卷五】【缶部】
受錢器也。从缶后聲。古以瓦,今以竹。大口切。又,胡講切文二十一重一
说文解字注
(缿)受錢器也。易入難出器也。史記酷吏列傳。惡少年投缿。漢書。趙廣漢敎吏爲缿筩。蘇林曰。缿如瓨。可受投書。師古曰。缿、若今盛錢藏甁。爲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从缶。后聲。大口切。又胡講切。按胡講、音之轉也。古音在四部。大當作火。古㠯瓦。今㠯竹。說从缶之意也。趙傳缿筩。缿卽以瓦者。筩卽以竹者。許云今以竹。則許時用竹者多也。今巿中錢筩皆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