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橡字的解释
橡

拼音 xiàng 注音ㄒ一ㄤˋ
部首木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6A61
笔顺一丨ノ丶ノフ丨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名称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iàng(ㄒ一ㄤˋ)

⒈  〔橡树〕即“栎( )树”。简称“橡”,如“橡子”(橡树的果实)。

⒉  〔橡胶树〕常绿乔木,枝细长,三个椭圆形小叶构成复叶,开白花,结球形蒴果。简称“橡”,如“橡皮”。

异体字

汉英互译

oak、rubber

造字法

形声:从木、象声

English

chestnut oak; rubber tree; rubber

最读网橡字讲解

“橡”字的语文讲解 “橡”是一个形声字,从木,同声。从“木”,表示这个字与树木有关;“同”作为声旁,表明字的读音与“同”相近。 一、基本含义 “橡”通常指的是一种落叶乔木,即橡树。橡树的果实被称为橡实,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和药材。此外,“橡”还可以泛指某些形状或特性类似于橡树的物体。 二、词语中的运用 在汉语中,“橡”字常出现在与树木、木材相关的词语中。例如: 1. 橡木:指橡树的木材,质地坚硬,耐腐耐用。 2. 橡皮:一种文具,用于擦除铅笔或其他可擦写材料留下的痕迹。 3. 橡塑:指合成橡胶和塑料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候性。 三、成语中的体现 “橡”字也常出现在一些成语中,如“橡树下的故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段发生在橡树下、具有特殊情感或回忆的故事。 四、文化与历史背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橡树常被视为坚韧不拔、长寿的象征。古代文人墨客也常以橡树为题材,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和散文。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岳阳楼》中就有“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里的“气蒸云梦泽”中的“云梦泽”即指古代的大片沼泽地,而“云梦泽”的形成与橡树等树木的繁茂生长密切相关。 五、总结 “橡”字不仅代表了橡树这一具体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汉语中,“橡”字常用于描述与树木、木材相关的概念,如橡木、橡皮等,并在一些成语和文化作品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通过学习“橡”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个字的字形、字义和用法,还可以感受到汉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语言智慧。

橡


※ 橡的意思、基本解释,橡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xiàng

〈名〉

栎树的别名 [oak;chesnut oak]。一般指栎实 [acorn]

柞之实谓之橡。——《小尔雅》

栎有两种:一种不结实者,…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本草纲目》

康熙字典

橡【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徐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似兩切,?音樣。《玉篇》栩實也。《博雅》柔也。蔕有斗,可染皁。《周禮·掌染註》謂之象斗,實可食。《列子·說符篇》夏食菱芰,冬食橡栗。《晉書·庾袞傳》與邑人入山拾橡。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