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庠字的解释
庠

拼音 xiáng 注音ㄒ一ㄤˊ
部首广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上包围
五行 统一码5EA0
笔顺丶一ノ丶ノ一一一丨
名称点、横、撇、点、撇、横、横、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iáng(ㄒ一ㄤˊ)

⒈  古代称学校:庠序(古代乡学,泛指学校)。庠生。

造字法

形声:从广、羊声

English

village school; teach

最读网庠字讲解

“敦”字的语文讲解 “敦”是一个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敦”不仅是一个常用的姓氏,还常用于表达敦促、勉励等含义。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敦”字的多种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基本含义 首先,“敦”字的基本含义是“厚道”、“笃实”。它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淳朴、踏实,做事认真负责。例如,“他为人敦厚,总是乐于助人。” 二、作为姓氏 “敦”也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个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后来逐渐传播到中原地区,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姓氏。 三、在成语中的运用 “敦”字在成语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敦促”表示催促、督促;“敦请”表示邀请、劝说;“敦笃”则表示忠实、真诚。这些成语都体现了“敦”字所蕴含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四、文化意义 “敦”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代表着一种稳重、踏实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和相互扶持。这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质的提升。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敦”字相关的近义词有“敦厚”、“笃实”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相似的含义,即淳朴、踏实。而反义词则有“浮躁”、“轻率”等,这些词语则与“敦”字的含义形成鲜明对比。 六、总结 综上所述,“敦”字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多样含义的汉字。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还可以作为姓氏传承千年。在现代汉语中,“敦”字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了丰富的色彩。通过学习和了解“敦”字的多种用法和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敦”字所蕴含的品质和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践行。让我们以“敦”为榜样,做一个淳朴、踏实、真诚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庠


※ 庠的意思、基本解释,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xiáng

〈名〉

(1) (形声。从广( yǎn),羊声。“广”与房屋有关。本义:古代地方学校)

(2) 殷、周时的学校 [school]

痒,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说文》

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庠序,官也。——《尔雅·释官》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 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

(3) 古代的乡学 [country school]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礼记·乡饮酒义》。注:“乡学也。”

庠之制有堂有室也。——《仪礼·乡射礼》注

党有庠。——《仪礼·学记》。注:“五百家为党,庾氏谓夏殷礼非周法。又,王制、内则、周人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此国学之小学,即辟雍也。”

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

还是在庠?还是在监?——《玉娇梨》

(4) 又如:庠士(在学生员);庠老(古代对地方学官的敬称)

词性变化

xiáng

〈动〉

教养;教导 [nourish]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

康熙字典

庠【寅集下】【广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似陽切《集韻》《韻會》《正韻》徐羊切,?音祥。《說文》禮官養老處也。《禮·王制》有虞氏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註》上庠右學,大學也。下庠左學,小學也。

《學記》黨有庠。《疏》於黨中立學,敎閭中所升者也。《孟子》設爲庠序學校以敎之。庠者養也,校者敎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庠【卷九】【广部】

禮官養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从广羊聲。似陽切

说文解字注

(庠)禮官養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孟子滕文公篇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史記儒林傳同。漢書儒林傳則云。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許同漢書。疑今孟子、史記有誤。孟子曰。庠者、養也。从广。芈聲。似陽切。十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