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繜
拼音
zūn zǔn
注音ㄗㄨㄣ ㄗㄨㄣˇ
部首糹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五笔XUSF 统一码7E5C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丶ノ一丨フノフ一一一丨丶
名称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横、竖钩、点
部首糹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五笔XUSF 统一码7E5C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丶ノ一丨フノフ一一一丨丶
名称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撇、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横、竖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繜
⒈ 古时妇女穿的一种裤子。
其他字义
繜
⒈ 〔繜绌〕古同“撙黜”,自谦退让,如“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繜以畏事人。”
统一码
繜字UNICODE编码U+7E5C,10进制: 32348,UTF-32: 00007E5C,UTF-8: E7 B9 9C。
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繜字讲解
《说“纡”》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纡”这个字宛如一颗独特而闪耀的小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
一、字形结构
“纡”的字形颇具特点。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绞丝旁“纟”,这一偏旁往往与丝线、绳索或者和纺织品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右边部分是“于”字。“纟”与“于”的组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独特的意义关联。
二、读音与字义
1. 读音
“纡”读作“yū”。当它出现在词语或者句子中时,这个读音为整个字定下了音韵的基调,如“纡回”“纡曲”,其读音的平仄交替也为汉语的语音美感添砖加瓦。
2. 字义
(1)弯曲、曲折
这是“纡”最常见的字义。例如“纡道”,就是弯曲的道路。当我们描绘山川河流的走势时,“纡流”一词便能生动地表现出水流蜿蜒曲折前行的样子。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纡径”这样的表述,指的是弯曲的小路,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仿佛沿着这条小路前行就能探寻到不为人知的美好景致或者深刻哲理。
(2)迟缓
“纡”还有表示迟缓的意思。如“纡缓”,形容事物进展缓慢或者人的行动迟缓拖沓。就像那古老的时光,在某些情境下似乎变得纡缓起来,人们可以在缓慢的节奏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三、词语中的应用
1. 纡尊降贵
这是一个表示地位高的人降低身份去做某事的成语。“纡”在这里体现出高位者放下身段时那种身份上如同弯曲、纡回般的转变。这个词往往用于描述在特殊情况下,尊贵者为了达成某种重要目的或者体现大度包容而做出的姿态调整。
2. 纡郁
表示忧愁、忧郁。人的情绪在这种状态下就像被扭曲、缠绕的丝线一样,纠结而难以解开。这一词语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沉,在诗词创作中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愁闷之情。
四、文化内涵
从文化角度来看,“纡”字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无论是自然景观中的弯曲之物,还是社会关系中身份地位的曲折变化,亦或是人类内心情绪的复杂缠绕,都能被这个字精准地概括。它也体现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独特魅力,一个简单的字符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生活智慧。
总之,“纡”这个字以其独特的字形、读音、字义以及在词语和文化中的体现,在汉语的大家庭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品味。

※ 繜的意思、基本解释,繜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繜【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祖昆切《集韻》租昆切,音尊。《說文》薉貉中女子無袴,以帛爲脛室,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急就篇》禪衣蔽膝布母繜。《註》黃氏曰:江東謂鷦鷯爲布母。布母繜,繜,小衣也,猶犢鼻。
又《屈原·離騷註》總總猶繜繜,聚也。
又《集韻》兹損切。《荀子·不苟篇》不能,則恭敬繜絀,以事人。《註》繜,與撙同。絀,與黜同。謂自撙節貶損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繜【卷十三】【糸部】
薉貉中,女子無絝,以帛爲脛空,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从糸尊聲。子昆切
说文解字注
(繜)薉貉中女子無絝。㠯帛爲脛空。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無絝者、無左右各一之絝也。帛、依急就篇當作布。空腔古今字。核當作覈。果覈之引申也。帛爲脛腔。褚以絮而裹之。若今江東婦之卷胖。胖音如滂去聲。是名繜衣。亦曰母繜。急就篇曰。襌衣蔽膝布母繜。葢蔽厀、繜衣、襜三者相似。故曰狀如襜。衣部曰。襜、衣蔽前也。又曰。直裾謂之襜褕。此當曰狀如襜。不當有褕字。从糸。尊聲。子昆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