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蒠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蒠
⒈ 〔蒠菜〕一种植物,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
统一码
蒠字UNICODE编码U+84A0,10进制: 33952,UTF-32: 000084A0,UTF-8: E8 92 A0。
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蒠字讲解
汉字解析:“蒡”字的语文解释
“蒡”是一个相对少见的汉字,其独特的构造和含义常常引发学习者的好奇与探索。下面,我们将一同深入剖析这个字的构成、读音以及语境中的意义。
一、字形结构
“蒡”字由“艹”、“十”、“丿”和“朋”这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艹”是草字头,通常与植物相关;“十”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丿”是一撇一竖的笔画,常用来表示转折或变化;而“朋”则是由两个“月”字组成,象征着团结或并列。
二、读音与发音
“蒡”的普通话标准读音为bàng,也可以读作páng,但páng不作为首笔。其发音与“蒡”字右边的“放”字的读音相近,容易引起混淆,需注意区分。
三、语境中的意义
1. 植物名:“蒡”字最显著的意义之一是指一种植物,即牛蒡。牛蒡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在古代文献中,“蒡”常被用来描述这种植物的生长状态和药用价值。
2. 比喻意义:除了指代具体的植物外,“蒡”字还可以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现象。例如,“蒡葖”(指某些瓜类植物)可以用来比喻某人的才华或成就初露锋芒时的情景。此外,“蒡言”(指直言不讳的言论)则用来形容说话直接、坦率。
3. 古籍中的用法:在古代汉语中,“蒡”字也常出现在一些经典著作中。如《本草纲目》中就有对牛蒡的药用价值的详细描述;而在古代诗词中,“蒡”字也被用作比喻或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思想。
四、总结与归纳
“蒡”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丰富的语境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通过深入了解这个字的构造、读音和语境中的意义,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汉字知识,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避免因为相似而产生误解。同时,也要学会利用词典和资料来辅助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 蒠的意思、基本解释,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蒠【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相卽切,音息。《爾雅·釋草》菲,蒠菜。詳菲字註。
交流分享
- 蒠的词语
- 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