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炷字的解释
炷

拼音 zhù 注音ㄓㄨˋ
部首火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
五笔OYGG 统一码70B7
笔顺丶ノノ丶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ù(ㄓㄨˋ)

⒈  灯心。

⒉  烧,燃香:炷香。

⒊  量词,指燃着的线香:一炷香。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火、主声

English

candle wick, lamp wick; stick of incense

最读网炷字讲解

《说“炷”》 在汉字的浩瀚星空中,“炷”这个字宛如一颗独特而闪耀的小星星。 一、字形结构 “炷”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火”字旁,右边是“主”字。“火”字旁点明了这个字与火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很多与火相关的动作或者事物常常带有“火”字旁,这就像一个鲜明的标记,告诉我们这个字的某种属性。“主”字在其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意部分,它还蕴含着一种主导、主体的意味。 二、字义解读 1. 点燃 “炷”最常见的意思是燃烧,在古文中常常表示点燃蜡烛或者香等。例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诗中的情境下,如果有烛火,“炷烛”便是点亮蜡烛的动作。在古代的生活中,夜晚照明依靠蜡烛,当人们需要更多的光亮时,就会“炷”烛,这个动作带着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感觉。 2. 指灯烛 除了表示点燃的动作,“炷”还可以直接指代灯烛本身。像在一些古老的庙宇或者富贵人家的厅堂之中,那一盏盏明亮的“炷”,不仅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一种富足和神秘的象征。它们在黑暗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或庄严或温馨的氛围。 三、文化内涵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炷”字反映了古人对火的依赖和利用。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火的掌握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最初的取暖、烹饪到后来的照明,“炷”所代表的烛火在这些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一些传统的仪式和习俗中,烛火的点燃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祭祀祖先时,点燃的香烛(炷香)被视为与祖先沟通的一种媒介,那袅袅升起的青烟仿佛带着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和敬意飘向另一个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炷”字也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古典韵味。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当作者用“炷”来描述场景时,总能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美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古代那灯火摇曳的环境之中,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宁静与诗意。 总之,“炷”这个字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方面的语义信息,它是汉字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炷


※ 炷的意思、基本解释,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ù

〈名〉

(1) (形声。从火,主声。本作“主”。本义:灯蕊)

(2) 同本义 [wick of an oil lamp]

尝夜宿民家,遇灯炷尽,主人将续之,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新唐书》

(3) 烛;灯;灯笼 [candle;torch;lamp;lantern]

其母梦神官持炷送一儿至,曰:“善视之,防七十二难也。”——《郭新楷传》

(4) 可燃的柱状物 [an ignitable columnar thing]。如:艾炷

词性变化

zhù

〈动〉

(1) 点燃 [light;ignite;kindle]

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陆游《夏日杂题》

(2) 又如:炷香(烧香;燃香。口语指一枝香的略称)

zhù

〈量〉

用于点着的香。如:一炷香

康熙字典

炷【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音注。《玉篇》燈炷也。《正韻》火炷燼所著者。《讀曲歌》然燈不下炷,有油那得明。

《廣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主。義同。《集韻》本作主。◎按說文主字註云:鐙中火主也。徐鉉曰:今俗別作炷,非是。然炷與主分相沿已久。今皆从火。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主【卷五】【丶部】

鐙中火主也。从〔凵下土〕,象形。从丶,丶亦聲。之庾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炷,非是。〖注〗 ,象鐙形。

说文解字注

(主)鐙中火主也。釋器。瓦豆謂之登。郭曰。卽膏鐙也。膏鐙、說文金部之鐙錠二字也。其形如豆。今之鐙盞是也。上爲盌盛膏而?火是爲主。其形甚微而明照一室。引伸假借爲臣主、賔主之主。?象形。謂象鐙形。从丶。謂火主。丶亦聲。之庾切。古音在四部。按?主古今字。主炷亦古今字。凡主人、主意字本當作?。今假主爲?而?廢矣。假主爲?、則不得不別造鐙炷字。正如假左爲?、不得不別造佐爲左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