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於字的解释
於

拼音 yú wū 注音ㄩˊ ㄨ
部首方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五笔YWUY 五行 统一码65BC
笔顺丶一フノノ丶丶丶
名称点、横、横折钩、撇、撇、捺、点、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ú(ㄩˊ)

⒈  在。如:“生於某年”、“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⒉  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⒊  向。《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於天下。”

⒋  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⒌  到、至。《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於吳,則通渠三江、五湖;於齊,則通菑濟之閒。”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⒍  從、由。《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⒎  被,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被動。《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⒏  為、為了。《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⒐  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⒑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⒒  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於魯也。”《漢書•卷六十.杜周傳》:“況將軍之於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⒓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於。”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於。”

⒔  位於句首的語氣詞,無義。《易經•繫辭下》:“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⒕  姓。如宋代有於清言。

其他字义

wū(ㄨ)

⒈  “烏”的本字。《穆天子傳•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於鵲與處。”郭璞•注:“於,讀曰烏。”

⒉  表示感嘆、讚美的語氣。《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曰:‘於!慎其身脩。’”

异体字

  • ?
  • ?
  • ?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in, at, on; interjection alas!

最读网於字讲解

“于”字的语文讲解 “于”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含义多样,既可以作为介词、连词,也可以作为助词等。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于”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意义。 一、“于”作介词 1. 表示时间: - “于今”表示“到现在”,如“岁月于今,已经过去十年了。” - “于昔”表示“在过去”,如“于昔,我曾游历四方。” 2. 表示地点: - “于斯”表示“在这里”,如“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 - “于其闻之”中的“于”表示“向”,如“余闻于师曰”。 3. 表示原因或目的: - “于是”表示“因此”,如“于此,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 “勇于进取”中的“于”表示“对于”,如“勇于进取,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4. 表示比较: - “于彼”表示“与他们相比”,如“于彼,他有着不同的看法。” 二、“于”作连词 1. 引进对象: - “于其人”中的“于”表示“对于”,如“于其人,吾当以礼待之。” - “于其礼”中的“于”表示“对于”,如“于其礼,吾亦从之。” 2. 表示转折: - “于此同时”中的“于”表示“而”,如“于此同时,风雨交加。” 三、“于”作助词 1. 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强调: - “于今,此事已成往事矣!”中的“于今”表示“到现在”,强调了时间的久远。 2.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 - “今日之事,何如?”中的“于”表示“至于”,这里可以看作是反问的语气,意为“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3. 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或语气的转换: - “于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中的“于我而言”表示“对我来说”,停顿了语气并转换了表达的重点。 四、“于”字的常见词语搭配 - 于情于理:符合情理,常用于形容事情的处理既合乎情理又合乎逻辑。 - 于事于人:对事情与人都是公正的,不偏袒任何一方。 -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平静无事的时候突然听到惊人的消息,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讯。 总之,“于”字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其含义丰富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和运用。掌握“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对于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於


※ 於的意思、基本解释,於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叹>

表示感叹 [wo]

佥曰:“於! 鲧哉!”——《书·尧典》

词性变化

〈名〉

(1) “乌”的古字。乌鸦 [crow]

虎豹为群,於鹊与处。——《穆天子传》

(2) 另见

基本词义

(1) 名

(2) 姓

(3) 另见 wū;yú“于 2 ”

康熙字典

於【卯集下】【方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唐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正韻》汪胡切,?同烏。《韻會》隷變作於。古文本象烏形,今但以爲歎辭及語辭字,遂無以爲鴉烏字者矣。

《爾雅·釋詁註》於乎皆語之韻絕。《疏》歎辭也。《書·堯典》僉曰:於,鯀哉。《詩·周頌》於穆淸廟。

《周頌》於乎不顯。○按或作嗚烏,音義皆同。

《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淤。語辭也。《博雅》於,于也。○按《說文》于訓於也,蓋于於古通用。凡經典語辭皆作于。

《廣韻》居也。《韓愈·示兒詩》前榮饌賓親,冠昏之所於。《朱子·考異》所,或作依。○按所於作依於,則是依之以居也。孔融書,舉杯相於。曹植樂府,心相於。杜甫詩:良友幸相於。卽相依以居之意。

《揚子·太?經》白舌於於。《註》多難貌。

《廣韻》代也。《集韻》往也。

地名。《戰國策》商於之地六百里。

姓。《姓氏急就篇》黃帝臣於則造履。《前漢·功臣表》涉安侯於單。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