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嘱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嘱(囑)
⒈ 托付,告诫:遗嘱(人死前托付的话)。医嘱。叮嘱。嘱咐。嘱托。嘱告。千叮万嘱。
异体字
- 囑
汉英互译
enjoin、urge
造字法
形声:从口、属声
English
order, tell, instruct, leave word
最读网嘱字讲解
《说“嘱”》
在汉语的丰富词汇海洋中,“嘱”这个字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一、读音与字形
“嘱”读作“zhǔ”。从字形结构来看,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言字旁“讠”,右边是“属”。“讠”作为部首,往往与言语表达相关,这也为我们理解“嘱”字的含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基本含义
1. 告诫、吩咐
这是“嘱”字最常见的含义。例如“嘱咐”“叮嘱”,当长辈嘱咐晚辈时,往往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需要注意的要点通过言语传达给对方。像“出门在外,母亲嘱他照顾好自己”,这里的“嘱”就充满了关切之情,是一种将关心和期望融入话语中的告诫。在学校的场景中,“老师嘱同学们要认真完成作业”,这是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希望学生按照所说的去做。
2. 托付、交付
“嘱”还有托付的意思。如“嘱托”,表示把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任务交给某人去办理,并且往往带有一种信任的情感在里面。“他临终前嘱托老友照顾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句子里,“嘱”体现了对老友的信赖,将自己孩子的未来托付于对方,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传递。
三、词语搭配与用法
1. 常见词语
- “嘱咐”:这是一个动词,后面通常接宾语,宾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例如“妈妈嘱咐我要早点回家”。
- “叮嘱”:强调反复地嘱咐,比“嘱咐”更突出一种不放心、多次提醒的态度。比如“他叮嘱了又叮嘱,生怕儿子忘记了考试的时间”。
- “嘱托”:既可以作动词,如“我有一事相求,想嘱托您一下”;也可以作名词,如“他的嘱托我一直牢记在心”。
2. 语法功能
“嘱”字组成的词语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成分,用来陈述主语发出的动作。例如在“老师嘱咐学生”这个句子中,“嘱咐”就是谓语,描述了老师的行为动作。
四、文化内涵
“嘱”字反映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紧密联系。从家庭中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教导,到朋友之间的信任托付,再到社会角色的责任交接,“嘱”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人际关系、讲究传承和信任的传统价值观。在一些传统的文学作品或者民间故事中,也经常会出现“嘱”这样的情节,通过人物的嘱咐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特点。
总之,“嘱”这个字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多样的社会关系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 嘱的意思、基本解释,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嘱
囑
〈动〉
(1) (形声。从口,属声。本义:嘱托,叮嘱)
(2) 同本义 [enjoin]
去时嘱我。——晋· 干宝《搜神记》
嘱学使俾入邑庠。(嘱咐考试官让成名进县学学习。学使,提督学政即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俾,使。邑庠,县学,庠,学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嘱板(嘱其牵扳)
(4) 嘱托 [entrust]
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唐· 孟郊《伤时》
(5) 又如:嘱致(嘱托致意);嘱寄(嘱托寄命);嘱请(嘱托请求)
词性变化
◎ 嘱
囑
〈名〉
说话内容 [word]。如:遗嘱;医嘱
康熙字典
嘱【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字彙》同囑。(囑)《廣韻》之欲切《集韻》朱欲切,音燭。《玉篇》付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