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骪
⒈ 古同“骫”。
异体字
- 骫
English
crooked bones
最读网骪字讲解
“髀”字的语文讲解
“髀”是一个汉字,其本义与大腿有关。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大腿的肌肉来感知骑马时的平衡状态,因此大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部位。这个字的结构也反映了这种关联。
一、字形结构
“髀”字由“月”和“股”两个部分组成。“月”通常指的是肉或身体的一部分,而“股”则明确指向大腿。合起来,“髀”字形象地描绘了大腿的形态。
二、词义演变
1. 原意:首先,“髀”字的本义是指大腿,特别是大腿的上部。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等,常可以见到用“髀”来指代大腿的用法。
2. 引申意:随着时间的推移,“髀”字的意义有所扩展。它可以用来泛指大腿的上半部分,甚至引申为臀部。例如,在一些成语中,“髀”被用来形容大腿或臀部的肉多。
3. 借代意:“髀”还可以作为借代词使用。它有时可以代替“股”,特别是在一些固定词组中,如“髀肉复生”,这里的“髀”实际上是指大腿上的肉。
三、语境中的运用
在古代诗词中,“髀”字常被用作比喻或象征。比如,“髀肉复生”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长时间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的情景,用来比喻人消瘦或长时间不活动后的身体变化。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髀”字虽然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文化语境中,它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韵味和意义。
四、总结
“髀”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从大腿到臀部,再到借代词的使用,都展示了“髀”字在语义上的演变和发展。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
在现代汉语中,“髀”字虽然并不常用,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去探寻和学习。无论是从字形结构上,还是从词义演变上,亦或是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语言世界。

※ 骪的意思、基本解释,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骪【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於詭切《集韻》《韻會》鄔毀切,音委。《說文》骨耑骪奊也。《玉篇》骨曲也。
又《前漢·淮南厲王傳》骪天下正法。《註》師古曰:骪,古委字,謂曲也。《枚臯傳》其文骪骳。《註》骪骳,猶言屈曲也。
又《楚辭·招隱士》林木茷骪。《王逸註》枝條盤紆。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崔錯癹骪。《註》郭璞曰:癹骪,蟠戾也。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容以骪麗兮。《註》張楫曰:骪麗,左右相隨也。
又《揚子·太經》禍所骪也。《註》禍所鍾也。
又姓。《廣韻》出纂文。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骫【卷四】【骨部】
骨耑骫奊也。从骨丸聲。於詭切
说文解字注
(骫)骨耑骫奊也。夨部奊下曰。頭衺骫奊態也。招隱士曰。林木茷骫。王注。枝條盤?也。枚皋傳。其文骫骳。曲隨其事。皆得其意。師古曰。骫骳猶言屈曲也。然則骫奊者、謂屈曲之狀。骫字廁於此者、統人及禽獸之骨言。从骨。丸聲。於詭切。十六部。按丸聲在十四部。此合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