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葦字的解释
葦

拼音 wěi 注音ㄨㄟˇ
部首艹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上下
统一码8466
笔顺一丨丨フ丨一丨フ一一フ丨
名称横、竖、竖、横折、竖、横、竖、横折、横、横、撇折、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ěi(ㄨㄟˇ)

⒈  见“苇”。

异体字

  • ?
  • ?

English

reed

最读网葦字讲解

“菰”字的语文解释 “菰”是一个形声字,从艹,固声。从艹,表示与植物有关;固,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植物相关。菰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被称为菰米或雕胡,可食用,也可入药。 在古文中,“菰”字常被用来指代这种植物及其果实。例如,在《诗经·小雅·鱼藻》中有“菰米饭香”之句,描述的是用菰米做饭的香气四溢。此外,《周礼》中也提到了菰,作为六谷之一,与黍、稷、菽、麦、菽并列。 除了指代植物本身,“菰”字在古文中还常被用作人名或地名。例如,古代有个人名叫“菰蒲”,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另外,在一些文献中,如《后汉书·马援传》中提到的“菰渚”,指的是生长菰菜的水边平地。 此外,“菰”字在汉语中还有一些引申义和比喻义。比如,“菰断丝不断”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团结一致、不可分割的关系。这里的“菰”虽然原本是指菰这种植物,但在这个成语中被借用来形象地表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状态。 总之,“菰”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字,它不仅代表了水生草本植物菰及其果实,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学习和使用这个字时,我们应该注意其形声字的构造特点,以及它在古文中的多种用法和含义。

葦


※ 葦的意思、基本解释,葦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葦【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音偉。《說文》大葭也。《詩·衞風》一葦杭之。《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

山名。《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

《類篇》于非切,音闈。《爾雅·釋草》葦?,芀。謝嶠讀作平聲。

《篇海》于貴切,音胃。《莊子·列禦?》緯蕭而食。亦作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葦【卷一】【艸部】

大葭也。从艸韋聲。于鬼切

说文解字注

(葦)大葭也。夏小正曰。未秀則不爲?葦。秀然後爲?葦。毛傳曰。八月薍爲?、葭爲葦。許云大葭、猶言葭之已秀者。从艸。韋聲。于鬼切。十五部。籒文作?。

交流分享

  • 葦的词语
  • 葦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