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圩字的解释
圩

拼音 wéi xū 注音ㄨㄟˊ ㄒㄨ
部首土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左右
五笔FGFH 五行 统一码5729
笔顺一丨一一一丨
名称横、竖、提、横、横、竖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éi(ㄨㄟˊ)

⒈  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圩垸。圩子。筑圩。

⒉  有圩围住的地区:圩田。盐圩。

⒊  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亦称“围子”):土圩子。

其他字义

xū(ㄒㄨ)

⒈  中国湘、赣、闽、粤等地区称集市:赶圩。圩日。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土、于声

English

dike, embankment

最读网圩字讲解

“圩”字的语文讲解 “圩”是一个汉字,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圩”主要与水有关,如“圩堤”、“圩坝”,表示防洪或蓄水的土石结构。但在古代,“圩”也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圩”由“土”和“韦”两个部分组成。“土”表示与地面、土壤有关,“韦”则可能源于古代的某种皮革制品,与编织、围挡有关。结合起来,“圩”可以理解为用土或皮革制成的围挡或堤坝,用于防止水分流失或保护土地。 在古代汉语中,“圩”常常用来表示农田间的防水堤坝,以防止洪水淹没农田。这种堤坝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改造能力。例如,在江南水乡,农民们常常筑堤修闸,以调节水位、防止旱涝灾害,这些堤坝的建设和管理都与“圩”字紧密相关。 此外,“圩”还可以用来表示集市或集市所在的地方。在一些地区,“圩”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汇,用来描述农村地区的集市活动。这种集市通常规模较小,商品种类相对单一,但却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赶圩”就是指去集市购物、交流信息的一种生活方式。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含义外,“圩”字在古代文献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用法。例如,“圩”有时被用来形容水势盛大,如“圩潦”(大水),“圩患”(水患)等。这些用法都体现了“圩”字与水密切相关的特点。 总的来说,“圩”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实用价值的汉字。它不仅在古代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通过学习和了解“圩”字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也可以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身边的水资源和环境。

圩


※ 圩的意思、基本解释,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wéi

〈名〉

(1) (形声。从土,于声。本义:低洼区防水护田的土堤)

(2) 同本义 [dyke]。长江中游地区称为垸,统称“圩垸”

圩,圩岸。——《字汇》

(3) 又如:圩丁(修筑圩田的人);圩户(耕种圩田的农户);圩防(堤坊,堤堰);圩长(主管圩田堤防事务的人);圩埂(围人的堤堰);圩墙(用土石筑成的围绕村镇的墙)

(4) 围绕村落四周的障碍物,也作“围子” [embankment]。如:土圩子;树圩子

(5) 凹,中央低而四周高 [depression]。如:圩邪(低洼的地方);圩顶(头顶凹陷。指人的头部中央低而 四旁高)

词性变化

wéi

〈动〉

(1) 筑圩防水 [build a dyke]

近水居民,又从而圩之田之,而向日受水之区,十去其七八矣。——《湖广水利论》

(2) 另见

基本词义

〈名〉

(1) 湘、赣、闽、粤等地区的农村集市(古书中作“虚”) [country fair]。如:赶圩(赶集);圩埠(市集码头)

(2) 另见 wéi

康熙字典

圩【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雲俱切,音于。岸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而圩頂,故名丘。《司馬貞曰》窊也。江淮閒水高于田,築隄而扞水曰圩。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