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槠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槠(櫧)
⒈ 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球形。木材坚硬,可制器具。
异体字
- 櫧
造字法
形声:从木、诸声
English
Oak
最读网槠字讲解
《说“槠”》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槠”是一个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字。
一、读音与字形
“槠”的读音为zhū。从字形上看,它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木”字旁表明了它与树木有关,因为“木”在汉字中常常作为表意的偏旁,用于表示与树木或者木材相关的字。右边的“诸”字,则起到表音的作用,同时“诸”本身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字,如“诸多”“诸侯”等词中的“诸”。
二、语义内涵
1. 植物本义
- “槠”主要是指一种常绿乔木。它的树干高大挺拔,树皮呈灰褐色且较为粗糙。槠树的叶子为互生,形状多为长椭圆形或者倒卵状椭圆形,叶片边缘有着明显的锯齿。这种树在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常见,例如在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山林中,槠树常常成片生长。
- 槠树的花朵很小,呈黄绿色,它们密集地簇生于新枝的叶腋处。而槠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于它的果实。槠果呈球形或者近似球形,成熟时为深褐色。这种果实虽然不能直接食用,但在过去却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用来榨油。
2. 文化引申义
- 在文学作品中,“槠”字也开始被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当诗人和作家描绘山林景色时,“槠”常常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树木元素出现。比如在一幅描绘深山幽静的画面中,可能会有这样的描写:“古径蜿蜒,槠树林立,斑驳的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这里的“槠”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营造出一种静谧、古老山林氛围的重要元素。
-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槠”也是山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它为众多的鸟类、昆虫等小动物提供了栖息之所。槠树的枝叶繁茂,在夏季能够为动物们遮荫避暑,而它的果实虽然不能被大多数动物直接食用,但在食物链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可能会吸引某些以果实为食源的昆虫或者小型啮齿动物。
三、语言运用中的“槠”
在现代汉语中,“槠”字虽然不像一些常用字那样频繁出现在日常交流中,但在文学创作、植物学研究以及地方文化特色表述等方面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在一些描写地方风土人情的散文中,作者可能会详细地介绍当地槠树的生长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在植物学的专业文献里,“槠”字准确地指代这种特定的植物种类,方便科研人员进行物种分类、生态研究等工作。
总之,“槠”这个字承载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信息,它是大自然中一种独特植物的代表符号,也是汉语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槠的意思、基本解释,槠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槠
櫧
〈名〉
槠树 [sweet oak]。常绿乔木,初夏开黄绿色花。木材坚硬,可用来盖房子或造船
沙堂栎槠。——司马相如《上林赋》
康熙字典
櫧【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章魚切,音諸。木名。《山海經》前山,其木多櫧。《郭註》或作楮,似柞,子可食,冬夏生。作屋柱,難腐。《司馬相如·上林賦》沙棠櫟櫧。《李善註》櫧似柃。《本草拾遺》櫧子生江南,皮樹如栗,冬月不彫,子小如橡。《食物本草》有苦甜二種,治作粉食,褐色,甚佳。
又《集韻》《類篇》專於切,音
。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