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籒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籒
⒈ 古同“籀”。
异体字
- 籀
最读网籒字讲解
《说“籒”》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籒”是一个颇为独特且古老的存在。
一、字形结构
“籒”字读音为zhòu。从字形上看,它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这表明其与竹子有着某种关联。竹子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既可以表示高洁、坚韧的品质,同时也是古代重要的书写材料来源。下面部分为“取”字,“取”有获取、选取等含义。
二、字义内涵
1. 作为名词
- 最初,“籒”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书体。这种书体有着独特的笔画形态和书写风格。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文字书写上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追求。例如,在研究古代书法演变的过程中,“籒书”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与篆书等其他古老书体相比,“籒书”可能在笔画的弯曲程度、字的结构布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
- 它还可以指代一种用来书写的竹简。由于竹子是制作竹简的主要材料,而“籒”字又有竹字头,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以特指经过加工处理用于书写文字的竹片。这些竹片在古代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数的经典著作、历史记录都是通过写在这些竹简上的方式得以保存和流传。
2. 作为动词
- 有“选取”“择取”的意思。当从这个意义理解时,“籒”体现了古人在众多事物中进行挑选的行为动作。比如在采集草药或者挑选合适的人才等情境下,都可以使用这个字来表达选择的概念。这种意义反映了人类在面对丰富多样的事物时,具有主观的判断和筛选能力。
三、文化意义
“籒”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文字学角度来看,它是汉字演变历程中的一个见证者。通过对“籒”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书体的发展脉络以及竹简文化的兴盛。在古代文化传承方面,“籒”字所代表的书体和书写载体都与知识的传播息息相关。古代的学者们通过用特定的书体在竹简上书写经典,将智慧和思想代代相传。而且,“籒”字所蕴含的选择的意义,也反映了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取舍、辨别是非等观念的发展。
总之,“籒”这个古老的汉字虽然现在不常使用,但它在汉字文化的长河中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 籒的意思、基本解释,籒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籒【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韻會》《正韻》直又切《集韻》直祐切,音胄。史籒,周宣王太史名,造大篆。《法書攷》籒文者,史籒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籒文。《七略》曰:卽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與孔壁古文異體,卽奇字也。其跡則《石鼓文》存焉。《學古編》李斯旣作小篆,遂以籒文爲大篆。
又《說文》讀書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籒【卷五】【竹部】
讀書也。从竹㩅聲。《春秋傳》曰“卜籒”云。直又切〖注〗卜籒,占卜認讀。
说文解字注
(籒)讀書也。言部曰。讀籒書也。敘目曰。尉律學僮十七巳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爲吏。試字句絕。諷籒連文。謂諷誦而抽繹之。滿九千字皆得六書之恉。乃得爲吏也。此籒字之本義。經傳尟用。周宣王時大史以爲名。因以名所箸大篆曰籒文。迄今學者絕少知其本義者。故於讀下籒書改爲誦書。於敘目釋爲籒文九千字。重悂貤繆。可勝嘆哉。毛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抽皆籒之假借。籒者抽也。讀者、續也。抽引其緒相續而不竆也。亦假紬字爲之。大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如淳云。抽徹舊書故事而次述之也。亦借繇字爲之。春秋傳⺊筮繇辭。今皆作繇。又俗作。據許則作籒。服䖍曰。繇、抽也。抽出吉凶。从竹。㩅聲。此形聲包會意。直又切。三部。春秋傳曰。⺊籒云。左傳⺊筮皆云繇。此言⺊以該筮也。
交流分享
- 籒的词语
- 籒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