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籕字的解释
籕

拼音 zhòu 注音ㄓㄡˋ
部首竹部 总笔画20画 结构上下
五笔TSQL 统一码7C55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一丨ノ丶ノフ丶フノ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òu(ㄓㄡˋ)

⒈  “籀”的讹字。

统一码

籕字UNICODE编码U+7C55,10进制: 31829,UTF-32: 00007C55,UTF-8: E7 B1 95。

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籕字讲解

《说“粕”字》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颇为生僻的字——“粕”。这个字虽然不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却有着独特的语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字形结构 “粕”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米”字旁,右边是“比”字。“米”字旁在汉字中往往与粮食作物相关,这为我们理解这个字的本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本义 “粕”的本义是指子实不饱满。例如在描述粮食作物的籽粒时,如果籽粒不够充实、饱满,就可以用“粕”来形容。像“粕子”就是指不饱满的子粒。这一含义反映了古人对农业生产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古代农业社会,粮食的收成质量是非常关键的,饱满的籽粒意味着更多的粮食产量,而“粕”的出现则精准地概括了那些未达饱满状态的籽粒情况。 三、引申义 从本义出发,“粕”也有了一些引申义。它可以表示坏、不良的意思。因为饱满往往象征着成熟、良好,而不饱满则带有一种欠缺、不完善的感觉,所以逐渐引申出负面的意义。例如在一些古籍中,形容事物存在缺陷或者人的品行不佳时会用到这个字。 四、在古文献中的用法 在古代的典籍中,“粕”字偶尔现身。如在《诗经》等先秦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在描述农事或者形容事物状态的诗句里。虽然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每一次出现都承载着古人准确表意的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粮食产量的提高,“粕”字所描述的那种粮食籽粒不饱满的情况相对减少,再加上语言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这个字变得更加生僻了。 五、文化意义 尽管“粕”字如今鲜为人知,但它却见证了汉字的发展历程以及古人对生活细致观察的文化传统。它像是一颗古老文化长河中的遗珠,虽然蒙尘,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通过对这个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农业文化以及汉字语义演变的规律。 总之,“粕”字虽然生僻,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语文价值和文化意义。它是汉字宝库中的一员,等待着我们去深入挖掘和探索。

籕


※ 籕的意思、基本解释,籕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籕【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山海經》神英招,其音如㨨。《郭璞註》或作籕。所未詳也。《字彙補》與籀字不同,籀从手。

交流分享

  • 籕的词语
  • 籕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