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茼字的解释
茼

拼音 tóng 注音ㄊㄨㄥˊ
部首艹部 总笔画9画 结构上下
五笔AMGK 五行 统一码833C
笔顺一丨丨丨フ一丨フ一
名称横、竖、竖、竖、横折钩、横、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óng(ㄊㄨㄥˊ)

⒈  〔茼蒿〕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瘦果有棱,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亦称“蓬蒿”。

统一码

茼字UNICODE编码U+833C,10进制: 33596,UTF-32: 0000833C,UTF-8: E8 8C BC。

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茼字收录于 现通表 。

最读网茼字讲解

“芼”字的语文讲解 “芼”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读音是mào,属于形声字。从艹(草字头)和曼声,本义指一种水草。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芼”原意是指一种水草,即莼菜。莼菜生长在水底,叶子呈椭圆形,浮在水面上,味道鲜美。 2. 引申含义:后来,“芼”字被引申为动词,表示以竹木编成的篮子或网,用来捕捉水中的东西,如“芼跸”(用竹木编成的篮子来阻挡行人)。 二、字形结构 “芼”字由“艹”和“曼”两部分组成。“艹”是草字头,表示与植物有关;“曼”则作为声旁,帮助确定字的读音。这种形声字的结构在汉字中很常见。 三、词语搭配 由于“芼”字具有引申意义,因此与之搭配的词语也多与捕捉或水草有关。例如: 芼莼羹:用莼菜做汤的菜肴。 芼跸归:形容帝王出行时,用竹木编成的篮子来清道。 四、古文中的运用 在古文中,“芼”字常被用于描绘自然景色或表达某种意境。如: “寒食节,素食者饮酒,焉,饮毕,客去。乃出,烧叶。往往出家为僧,人以为苦。尝曰:‘七十年来,未曾归家一次,见此火光,乃知身是客。’”——《游禅山记》(柳宗元) 这里的“芼”字虽然并未直接出现,但整篇文章却通过描绘寺庙中的景象,间接地表现了“芼”所蕴含的“捕捉”和“自然”之意。 五、总结 “芼”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它独特的形声字结构和丰富的引申意义使得它在古文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文化内涵,还能更深入地领略汉字的魅力。 请注意,由于“芼”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因此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茼


※ 茼的意思、基本解释,茼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tóng

康熙字典

茼【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篇海》徒紅切,音同。《正字通》引《函史·物性志》云:茼蒿,香,可茹。

交流分享

  • 茼的词语 组词
  • 茼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