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詋字的解释
詋

拼音 zhòu 注音ㄓㄡˋ
部首言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YKQN 统一码8A4B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丨フ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òu(ㄓㄡˋ)

⒈  古同“咒”。

异体字

English

to curse; to swear an oath incantations

最读网詋字讲解

“謁”字的语文讲解 在浩瀚的汉字海洋中,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颇具古风的汉字——“謁”。 “謁”,读音为yè,是一个形声字,由“言”和“曷”两部分组成。其中,“言”作为偏旁,表示与言语、说话有关;“曷”则是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依据。 从字义上来看,“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拜访,拜见。这是“謁”字最为常见的意思。在古代,人们常常需要亲自前往他人家中或官府,表达敬意或寻求帮助,这种行为就被称为“謁”。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项羽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张良往謁项伯。”这里的“謁”就是拜见的意思。 二、请求,告诉。除了拜访之外,“謁”字还可以表示向他人请求或告知某事。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也颇为常见,如《汉书·霍光传》中的“光以朝无旧臣,白太后,欲罢昌邑王,太后诏光曰:‘可。’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太后曰:‘诺。安得少长不更事者,乃尔悖逆,吾何忍见之!’光曰:‘臣窃闻大王幸臣张安世,安世本持两端,臣谓其愚,不可与谋。及见大王,乃知大王真忠厚人也,臣窃喜,愿大王自改。’太后曰:‘诺。且召昌邑王来,吾当面责之。’光乃謁太后,具陈其状。”这里的“谒”就是请求、告知的意思。 此外,“謁”字在古代还可以通“谒”,表示拜见、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如《论语·乡党》中的“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这里的“召”就是召唤的意思,而“謁”则可以理解为进见。 在现代汉语中,“謁”字已经较少使用,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依然不减。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人际交往方式。 总之,“謁”字不仅是一个汉字,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它见证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变迁,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詋


※ 詋的意思、基本解释,詋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詋【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玉篇》《集韻》?職救切,州去聲。詛也。與呪同。《集韻》亦作詶。

交流分享

  • 詋的词语
  • 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