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佻字的解释
佻

拼音 tiāo 注音ㄊ一ㄠ
部首亻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4F7B
笔顺ノ丨ノ丶一フノ丶
名称撇、竖、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iāo(ㄊ一ㄠ)

⒈  轻薄,不庄重:轻佻。佻薄。佻巧(a.轻佻巧诈;b.文辞细巧而不严肃)。

⒉  窃取,偷:“佻天之功以为己力”。

异体字

  • ?
  • ?
  • ?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rivolous; unsteady; delay

最读网佻字讲解

“佻”字的语文讲解 “佻”是一个汉字,读音为tiāo。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用法。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佻”字的含义、用法及其在句子中的表现。 一、“佻”字的含义 “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轻佻:形容人行为不端,举止轻浮、轻率。例如,“佻脱”表示行为轻浮、不稳重。 2. 戏谑:有开玩笑的意思。如“佻笑”即指开玩笑的笑。 3. 挑逗:指用言语或行动挑逗他人,含有挑逗、引诱之意。例如,“佻言”即指轻浮的言辞。 二、“佻”字的用法 “佻”字在句子中主要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平日里总是佻皮捣蛋,让人很头疼。(谓语) 2. 她看到他,脸上露出了挑衅的佻笑。(定语+谓语) 3. 这个年轻人性格佻脱,容易冲动。(定语) 三、“佻”字的文化内涵 “佻”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人的品行和道德修养相关联。一个“佻”的人往往被视为不够稳重、不负责任。古代文人墨客在描写人物时,也常会用到“佻”字来刻画其性格特点。 此外,“佻”字还与一些成语和典故有关。例如,《诗经·卫风·氓》中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愦愦,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眺以嬉。尔卜尔筮,我觏之子,吉日兮辰巳。以我贿迁,以嫁于南。彼狡童兮,不与我言。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子曰:‘是何伤兮?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不复我思。’”其中的“佻”字,传达了一种轻浮、不认真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某些人的价值观念。 四、如何正确使用“佻”字 虽然“佻”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使用这个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上下文清晰,以便读者理解“佻”字的准确含义。 2.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搭配,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3. 避免过度使用“佻”字,以免给读者留下轻浮、不负责任的印象。 总之,“佻”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独特用法的汉字。通过对其含义、用法和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个字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和意义。

佻


※ 佻的意思、基本解释,佻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tiāo

〈形〉

(1) (形声。从人,兆声。本义:轻薄,言语举止随便,不庄重) 同本义 [frivolous]

佻,愉也。——《说文》

视民不佻。——《诗·小雅·鹿鸣》

佻,偷也。——《尔雅》

奸人为佻。——《国语·周语》

雄鸠之鸣逝兮,予犹恶其佻巧。——《楚辞·离骚》

险躁佻反覆,谓之“智”。——《韩非子·诡使》

(2) 又如:佻巧(轻薄取巧);佻脱(轻佻草率);佻率(轻薄草率);佻横(轻薄骄横);佻险(轻薄阴险);佻轻(刻薄轻率);佻环(轻薄浪荡);佻狡(轻浮而狡滑);佻侻(轻率简单);佻急(轻躁,轻率急躁);佻谬(轻率荒谬)

词性变化

tiāo

〈动〉

窃取 [steal]

而卻至佻天之功以为己力,不亦难乎?——《国语·周语中》

或佻窃虚名,而躬自为之。——《抱扑子·外篇·刺骄》

康熙字典

佻【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條。獨行貌。

《爾雅·釋言》佻,偸也。《屈原·離騷》余猶惡其佻巧。

行不耐勞苦貌。《詩·小雅》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竊取名。《周語》佻天以爲己力。

佻人,國名。《河圖玉版》佻人長三十丈五尺。

《集韻》《韻會》《正韻》?徒了切,迢上聲。義同。

《正字通》餘韶切,音姚。緩也。荀子王霸篇,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則百工不楛矣。楊愼曰:佻與徭同。晏子春秋,景公爲露寢之臺,令使佻其日而不趣。欲上悅乎君,而游民足乎食也。今均徭之法,用徭字,欲其征役之緩也。

《揚子·方言》佻抗,縣也。趙魏之閒曰佻。

縣物於臺之上曰佻。

《字彙補》直紹切,音肇。《前漢·郊祀歌》佻正嘉吉弘以昌。如淳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佻【卷八】【人部】

愉也。从人兆聲。《詩》曰:“視民不佻。”土彫切

说文解字注

(佻)愉也。古本皆作愉。汲古閣作偷。誤也。心部曰。愉、薄也。小雅鹿鳴曰。視民不恌。許所據作佻。是。毛傳曰。恌、愉也。按釋言。佻、偷也。偷者愉之俗字。今人曰偷薄、曰偷盜皆从人作偷。他侯切。而愉字訓爲愉悅。羊朱切。此今義今音今形。非古義古音古形也。古無从人之偷。愉訓薄。音他侯切。愉愉者、和氣之薄發於色也。盜者、澆薄之至也。偷盜字古只作愉也。凡古字之末流䤨析。類如是矣。周禮曰。以俗敎安。則民不愉。注曰。愉謂朝不謀夕。服注左傳視民不佻云。示民不愉薄。唐風。他人是愉。傳曰。愉、樂也。箋云。愉讀曰偷。猶取也。此同字而各舉一義釋之。愉讀曰偷。如注周禮主以利得民云讀如上思利民之利耳。然可見漢末已有从人之偷。許不之取。从人。兆聲。土彫切。二部。按佻訓苟且。苟且者必輕。故離騷注曰。佻、輕也。方言曰。佻、疾也。左傳。楚師輕窕。窕正佻之假借字。詩曰。視民不佻。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