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绉字的解释
绉

拼音 zhòu 注音ㄓㄡˋ 繁体
部首纟部 总笔画8画 结构左右
五笔XQVG 统一码7EC9
笔顺フフ一ノフ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绉(縐)zhòu(ㄓㄡˋ)

⒈  一种皱纹的丝织品:绉纱。湖绉。双面绉。

⒉  古同“皱”,皱纹。

⒊  古代一种精细的葛布。

异体字

  • ?
  • ?
  • ?

汉英互译

crape

造字法

形声:从纟、刍声

English

crepe, crape, wrinkles, creases

最读网绉字讲解

探秘汉字“绉” 在浩渺的汉字海洋中,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颇具特色的汉字——“绉”。 “绉”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其左侧为“纟”(绞丝旁),通常与丝织品相关;右侧为“刍”,在这里作为声旁,表示字的读音。这个字的本义是指一种皱纹状的丝织品,因其表面呈现出细密的皱纹而得名。 在古代,“绉”字常用来形容丝织品的纹理细腻、柔软且有光泽。这种丝织品往往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使得其表面呈现出独特的皱纹效果,不仅美观大方,还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透气性。因此,“绉”字也常被用来形容衣物的质地和外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绉”字的含义逐渐扩展,不再局限于丝织品。在现代汉语中,“绉”字常用来形容物体表面因收缩或揉搓而形成的皱纹,如“绉巴巴”的皮肤、“绉巴巴”的纸等。此外,“绉”字还可以用来形容声音的颤抖或起伏,如“绉绉的歌声”。 “绉”字不仅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用“绉”字来形容女子的衣袂飘飘、仪态万方。例如,在唐代诗人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中就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画作秦川景,帷缥天女织。手中白纨扇,新裂齐纨素。飒飒如松风,飘飘似鹤舞。纨扇复纨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将百万妆。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珠帘卷不去,明月照空庭。”的诗句,其中“纨”即指细绢,与“绉”有着相似的质地和外观。 此外,“绉”字还与许多成语和俗语息息相关。例如,“绉眉蹙额”形容人因忧愁而眉头紧锁的样子;“绉巴巴”则形容物体表面不平整、皱纹多的样子。 总之,“绉”字不仅是一个具有独特形态和丰富内涵的汉字,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通过学习和了解“绉”字,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汉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绉


※ 绉的意思、基本解释,绉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òu

〈名〉

(1) 细葛布 [fine ko-hemp cloth]

绉,絺之细也。从糸,刍声。——《说文》

蒙彼绉絺。——《诗·鄘风·君子偕老》。传:“霑之靡者为绉。”

(2) 又如:绉絺(精细的葛布)

(3) 织出皱纹的丝织品 [crepe;crape]。如:绉纱(织出皱纹的丝织品);绉绸(织有皱纹的绸子);双绉;碧绉;湖绉

词性变化

zhòu

<动

(1) 绉缩,使起折痕 [crease]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五代· 冯延己《谒金门》

(2) 又如:绉纹(蹙皱的细纹);绉巴巴(形容衣服、纸张、皮肤等发皱);绉漫漫(形容布满皱纹)

康熙字典

縐【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側救切,音皺。《說文》絺之細者。一曰蹴也。《玉篇》縐,布也,纖也。亦作?。《詩·鄘風》蒙彼縐絺。《傳》絺之靡者爲縐。《疏》絺者,以葛爲之。其精尤細靡者,縐也,言細而縷縐。

褰縐。《史記·司馬相如傳》襞積褰縐。《註》褰縐,縮蹙之也。

《類篇》縐,聚文也。

《集韻》之遇切,音媰。側六切,音縬。義?同。

《廣韻》初敎切,音抄。惡絹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縐【卷十三】【糸部】

絺之細也。《詩》曰:“蒙彼縐絺。”一曰蹴也。从糸芻聲。側救切

说文解字注

(縐)絺之細者也。者字依御覽補。詩曰。蒙彼縐絺。庸風君子偕老文。傳曰。蒙、覆也。絺之靡者爲縐。按靡謂紋細皃。如水紋之靡靡也。米部曰。䊳、碎也。凡言靡麗者皆取䊳義。謂其極細。此毛說與鄭說之不同也。一曰戚也。戚各本作蹴。蹴者、躡也。非其義。葢本作戚。俗作蹙。又改爲蹴耳。今正。鄭箋云。縐絺、絺之蹙蹙者。此鄭說之異毛也。戚戚者、如今皺紗然。上文云。緛、衣戚也。子虛賦。襞積褰縐。張揖注云。縐、戚也。从糸。芻聲。側救切。四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