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蹄字的解释
蹄

拼音 注音ㄊ一ˊ
部首足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8E44
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丶一丶ノ丶フ丨フ丨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竖、提、点、横、点、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í(ㄊ一ˊ)

⒈  马、牛、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蹄子。蹄筋。

异体字

  • ?
  • ?
  • ?

汉英互译

hoof、unguis

造字法

形声:从足、帝声

English

hoof; leg of pork; little witch

最读网蹄字讲解

“蹄”字的语文讲解 “蹄”,这个汉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是一个形声字,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蹄”字的含义、构成和用法。 一、字形结构 “蹄”字属于形声字,从足部(足字旁)和“帝”字旁组成。其中,“足”表示与脚、行走有关;“帝”则传达了一种高贵的意味。这种结构既体现了汉字的造字原理,也赋予了“蹄”字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字义解释 1. 本义:指动物的蹄子,即动物脚上的角质突起部分。例如,《说文解字》中解释:“蹄,足甲也。” 2. 引申义:由于蹄子是动物行走、奔跑的重要工具,因此“蹄”也被引申为与行走、奔跑等动作相关的意义。如“蹄疾步稳”中的“蹄”,便形容步伐迅速、稳健。 3. 象征义:在文学作品中,“蹄”有时也用作象征,代表着勇往直前、奋发向前的精神。如《离骚》中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诗句,这里的“骐骥”便是指代骏马,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词语中的运用 在汉语中,“蹄”字常出现在各种词语中,如“蹄声”(马蹄声)、“蹄印”(动物留下的脚印)、“蹄花”(动物蹄子上的肉花)等。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蹄”这个字的实际应用。 四、文化内涵 “蹄”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蹄角来比喻英雄豪杰。如《世说新语·容止》中就有“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句子,这里的“游云”和“惊龙”都可以看作是蹄角的象征。此外,“蹄”字还常出现在一些成语中,如“蹄踏平地”、“蹄声如鼓”等,这些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总之,“蹄”这个汉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了解“蹄”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文化现象和人生哲理。

蹄


※ 蹄的意思、基本解释,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形声。从足,ń声。本义: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

(2) 同本义 [hoof]

马候蹄。——《谷梁传·昭公八年》。释文:“蹄,马足也。”

马蹄可以践霜雪。——《庄子·马蹄》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如动词:踢。)——唐· 柳宗元《三戒》

(3) 又如:牛蹄;马蹄;猪蹄;蹄涔(留有牛马脚迹的小池塘);蹄洼(留有蹄迹的小水塘);蹄道(有着兽蹄鸟迹的走道);蹄蚤(蹄趾与脚爪);蹄书(诏令;诏书。因用赫蹄纸书写,故称)

(4) 指牲口 [draught animals]。

(5) 如:蹄尾(泛指禽兽);蹄腿(牲畜的腿部);蹄躈(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

(6) 兔网,捕兔的工具 [net of catching hare]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庄子·外物》

(7) 又如:蹄筌(蹄和筌。蹄是捕兔器,筌是捕鱼器)

(8) 另见

康熙字典

蹄【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蹏《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釋名》蹄,底也。《羣經音辨》獸足也。《易·說卦》爲薄蹄。《儀禮·士喪禮》其實特豚,四鬄去蹄。《穀梁傳·昭八年》馬侯蹄。

《集韻》大計切,音弟。踶或作蹄,躗也。《羣經音辨》足相躗曰蹄。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踶【卷二】【足部】

躛也。从足是聲。特計切

说文解字注

(踶)躛也。李軌曰。踶、蹋也。通俗文曰。小蹋謂之踶。从足。是聲。特計切。十六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