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槄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槄
⒈ 古书上说的类似楸的一种树。
统一码
槄字UNICODE编码U+69C4,10进制: 27076,UTF-32: 000069C4,UTF-8: E6 A7 84。
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槄字讲解
“柦”字的语文解释
“柦”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解释。
一、基本含义
“柦”字的基本含义是“支撑”或“支撑住”。它通常用来形容用棍棒等物支撑住某物,使其不倒塌或滑落。
二、出处与用法
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时有出现,如《说文解字》中有记载:“柦,以木有所挠也。”这里的“挠”意为“弯曲”,“柦”即是用木头来支撑弯曲的部分,使其保持稳定。
在现代汉语中,“柦”字并不常用,但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下仍然会用到。例如,在描述建筑结构时,可能会用到“柦”字来表示某种支撑结构;在文学作品中,也可能会用“柦”字来营造一种支撑与稳定的氛围。
三、字形结构
“柦”字由“木”和“乍”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木”表示与树木、木材有关;“乍”则是一个助词,用于连接前后两个部分,表示动作的短暂或突然。整体来看,“柦”字的字形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四、文化内涵
“柦”字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汉字,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支撑与稳定的重视和追求。在古代社会中,建筑、桥梁等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柦”字所蕴含的支撑精神也得以传承和发扬。
总之,“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汉字。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它的含义和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了解“柦”字的语文解释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独特魅力。

※ 槄的意思、基本解释,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槄
〈名〉
木名,又名山楸 ( Catalpa bungei ) [mallotus japonicus]
有槄有梅。——《诗·秦风》。郑玄笺:“絛,槄。”
康熙字典
槄【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爾雅·釋木》槄,山榎。《郭註》今山楸也。
又槐大曰楸,小曰榎。見楸字註。
又條也。《詩·秦風》有條有梅。傳條,槄也。《釋文》條本一作樤。
又《唐韻》他浩切《集韻》土皓切,音討。義同。○按《爾雅》一爲橘屬,一爲槐屬,名槄者槐屬也。《正字通》云:槄有楸名,非卽楸也。
交流分享
- 槄的词语
- 槄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