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榶字的解释
榶

拼音 táng 注音ㄊㄤˊ
部首木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69B6
笔顺一丨ノ丶丶一ノフ一一丨丨フ一
名称横、竖、撇、点、点、横、撇、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áng(ㄊㄤˊ)

⒈  〔榶棣()〕又作“唐棣”,一种树。

⒉  碗。

统一码

榶字UNICODE编码U+69B6,10进制: 27062,UTF-32: 000069B6,UTF-8: E6 A6 B6。

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榶字讲解

“槃”字的语文讲解 “槃”是一个相对较少使用的汉字,但在古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本义是指一种盛放物品的大盘子,后来引申为安放、容纳的意思。此外,“槃”还可以表示磨石,常用于描述古代的制陶工艺。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槃”最初是用来形容一种大而平的盘子,可以用来盛放食物。这种盘子通常是由木头制成的,形状类似于今天的盘子或碗。 2. 引申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槃”字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盛放物品的盘子,还可以引申为安放、容纳的意思。比如,在古文中,“槃”有时被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处于某种状态或位置,如“安槃兮”,意思就是安稳地放置或停留。 3. 磨石的含义:“槃”在古代还常常用来指代磨石。古代的制陶工艺中,需要用到磨石来磨平陶土,使其成为实用的器皿。因此,“槃”也可以作为制陶工具的一种象征。 二、用法与示例 1. 作为名词:“槃”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盘子、盛放物品的容器等。例如:“他端着一个大盘子走了过来。” 2. 作为动词:“槃”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安放、容纳等意思。例如:“把书放在桌子上。” 3. 作为形容词:“槃”还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平稳、安稳等意思。例如:“稳槃如山。” 三、文化背景与拓展 “槃”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不仅出现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还广泛应用于历史文献和哲学著作中。同时,“槃”字也与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槃”来表示敬意和礼节,如“槃豆”就是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器具。 此外,“槃”字还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新的词语,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如“槃根错节”形容事物关系错综复杂,“槃礴大仪”则形容气势宏大的仪式。 总之,“槃”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其字义的深入解析和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榶


※ 榶的意思、基本解释,榶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榶【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郞切,音唐。木名。棣也。一名栘。《廣韻》引《爾雅》云:唐棣,栘。不从木。

椀也。《荀子·正論篇》魯人以榶,衞人用柯,齊人用一革。《註》盌謂之榶,盂謂之柯。

交流分享

  • 榶的词语
  • 榶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