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舟字的解释
舟

拼音 zhōu 注音ㄓㄡ
部首舟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单一
统一码821F
笔顺ノノフ丶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ōu(ㄓㄡ)

⒈  船:舟辑。龙舟。轻舟。一叶扁舟。泛舟。同舟共济。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boat

造字法

象形:像船形

English

boat, ship; KangXi radical 137

最读网舟字讲解

《说“舟”》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世界里,“舟”这个字宛如一叶扁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悠悠驶来。 从字形上看,“舟”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舟”,就像一只弯曲的船的样子,中间的一横大概是船板,两边的弯曲线条则形象地描绘出船身的轮廓,仿佛我们能看到远古时期那一艘艘简陋却充满智慧的独木舟在水面上漂浮。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文、篆书等字体在传承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对“舟”的笔画进行了规范和美化,但始终保留着其独特的象形特征,让我们能透过这些古老的文字追溯到它最初的模样。 “舟”的本义是指船,这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在古代,船对于人们的意义非凡。它是人们跨越江河湖海的依靠,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岁月里,“舟”是连接不同地域的重要媒介。人们乘舟出行,商人带着货物乘船远航贸易,使者凭借舟船穿梭于各国之间传递信息、开展外交活动。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中,那远去的孤帆就是诗人眼中友人乘坐的舟船,它承载着离别的愁绪和对远方的向往。 “舟”在文化语境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是漂泊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在仕途不顺或者远离家乡时,常以舟自比。“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将自己羁旅的孤独与惆怅融入到那停靠在小洲边的小舟之中;苏轼被贬黄州时,泛舟江上,“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那小小的舟成为他超脱尘世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寄托。 同时,“舟”也象征着一种微小却又坚韧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表述深刻地揭示了民众与政权之间的关系。舟在水上漂浮,水是它的依托,但水的力量既可以承载舟平稳前行,也可能在汹涌澎湃之时将舟掀翻。这一理念体现出统治者需要重视民众力量的道理。 在成语中,“舟”也频繁出现。“同舟共济”表示大家坐同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这个成语体现了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人们如同在同一条船上的人一样,命运息息相关,必须齐心协力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刻舟求剑”则是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成语,它告诫人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就像在船上刻记号来寻找掉落水中的剑一样愚蠢。 从文学意象的角度看,“舟”常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之中,增添了一种悠远、空灵的美感。无论是柳永“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望眼欲穿,还是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潇洒旷达,“舟”都像是一个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总之,“舟”这个字不仅仅是对一种交通工具的简单描述,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历史的记忆、情感的寄托和哲理的思考,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泛起文化的涟漪。

舟


※ 舟的意思、基本解释,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ōu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2) 同本义 [boat]

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说文》

自关而西谓之船,自 关而东谓之舟。——《方言九》

作舟以行水。——《考工记·总目》

舟以行川谷。——《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诗·邶风·二子乘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舟人大恐。(舟人,船夫)。——宋· 苏轼《石钟山记》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舟人(掌舟的人。即船夫);舟次(船只及船只停留之处);舟牧(古时掌船的官);舟师(古时的水上军队,即今海军;船夫);舟航(由舟相连而成的浮桥。也作“舟杭”);舟梁(连船为桥;船和桥)

(4) 尊彝等器的托盘 [dish]

皆有舟。——《周礼·司尊彝》。司农注:“尊下台,若今之承盘。”

(5) 酒器名 [wine vessel]

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王舟。——《东坡诗》

(6) 姓

词性变化

zhōu

〈动〉

用船过渡 [ferry sb.through]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

商人舟米以来者相望。——李翱《故东川节度使卢公传》

康熙字典

舟【未集下】【舟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船也。《釋名》舟言周流也。《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註》比船爲橋。《又》諸侯維舟。《註》維連四船。《又》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又》士特舟。《註》單船。《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呂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爲舟。《物理論》化〈彳瓜〉作舟。《束皙·發蒙記》伯盆作舟。

《正韻》載也。

《韻會》帶也。《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傳》舟,帶也。

尊下臺,若今時承槃。《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說古彝有舟,設而陳之,爲禮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壷,缾之與罍。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漢敦足舟,?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虛設以承彝也。形制詳博古圖。

地名。《左傳·襄十四年》子囊師于棠,以伐吳。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註》臯舟,吳險阨之道。

《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註》息舟,楚邑。

《哀二十一年》請除館于舟道。《註》舟道,齊地。

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訓》維出覆舟。

官名。《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註》舟牧,主舟之官也。

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

與周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註》故書舟作周。鄭司農云:周當爲舟。

《韻補》叶陟魚切,音朱。《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詩·大雅》何以舟之。《朱註》之遙反。與下刀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舟【卷八】【舟部】

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象形。凡舟之屬皆从舟。職流切

说文解字注

(舟)船也。邶風。方之舟之。傳曰。舟、船也。古人言舟。漢人言船。毛以今語釋古。故云舟卽今之船也。不傳於柏舟而傳於此者、以見方之爲泭而非船也。古者共?、貨狄刳木爲舟。剡木爲楫。以濟不通。郭注山海經曰。世本云。共?、貨狄作舟。易?辭曰。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葢取諸渙。共?貨狄、黃帝堯舜閒人。貨狄疑卽化益。化益卽伯益也。考工記故書舟作周。象形。職流切。三部。凡舟之屬皆从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