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撻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撻
⒈ 见“挞”。
异体字
- 挞
- 韃
English
flog, whip; chastise; (Cant.) classifier for places; a tart (from the English 'tart')
最读网撻字讲解
“磨杵成针”的语文讲解
“磨杵成针”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把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做成功。下面,我将详细讲解这个成语的语文内涵和用法。
一、字义解析
1. 磨杵:杵是古代的一种工具,类似于现在的锤子。磨杵就是将铁杵通过摩擦或其他方式磨成锋利的状态。
2. 成针:经过长时间的磨砺,铁杵最终变成了细长的针。
二、成语的出处与演变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提到“李白磨杵作针石”,后来演变为“磨杵成针”。
三、成语的寓意
“磨杵成针”不仅是一个具体的行为过程,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
1. 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无论目标多么遥远或困难,只要我们有恒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
2. 积少成多的道理:磨杵成针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向最终目标迈进的一步。
3. 毅力的价值:毅力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具备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前进的动力。
四、成语的用法
“磨杵成针”可以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毅力和坚持。例如:
1. 小明虽然基础差,但他有磨杵成针的精神,终于在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 这项工程规模庞大,需要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只有具备磨杵成针的毅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五、相关典故与故事
除了李白的《赠汪伦》外,还有很多与“磨杵成针”相关的典故和故事。比如,东汉时期的孙敬悬梁刺股的故事,讲述了孙敬为了读书不眠不休,最终感动天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勤学典范。这些故事都生动地诠释了“磨杵成针”所蕴含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总之,“磨杵成针”是一个富含哲理和智慧的成语,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这个成语,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去。

※ 撻的意思、基本解释,撻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撻【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唐韻》《集韻》
他達切,音闥。打也,抶也。《書·益稷》撻以記之。
又《說命》若撻于市。《周禮·地官·閭胥》凡事,掌其比觵撻罰之事。《註》撻,扑也。《疏》有失禮,輕者以觵酒罰之,重者以楚撻之。《儀禮·鄉飲酒禮》罰不敬,撻其背。
又疾也。《詩·商頌》撻彼殷武。《疏》撻是速疾之意。《釋文》韓詩云:達也。
又弣側矢道也,以韋爲之。《儀禮·士喪禮》設依撻焉。《註》今文撻爲銛。
又《崔豹·古今註》蛺蝶,江東呼爲撻末。本从。《集韻》或作
。
原字誤从
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撻【卷十二】【手部】
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从手達聲。,古文撻。《周書》曰:“
以記之。”他達切
说文解字注
(撻)鄉㱃酒罰不敬。撻其背。周禮閭胥。凡事掌其比。觵撻罰之事。故書或言觵撻之罰事。鄭云。觵撻者、失禮之罰。觵用酒。其爵以兕角爲之。撻、扑也。按鄭但云失禮。許必系之鄉飲酒者、禮莫大於此。惟此可登時行觵撻也。从手。聲。他
切。十五部。
()古文撻。从虍者、言有威也。周書曰。
㠯記之。周當作虞。此皋陶謨文。壁中古文作?也。
交流分享
- 撻的词语
- 撻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