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槂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槂
⒈ 〔公槂〕又作“公孙”,即银杏树。
统一码
槂字UNICODE编码U+69C2,10进制: 27074,UTF-32: 000069C2,UTF-8: E6 A7 82。
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槂字讲解
“橛”字的语文讲解
“橛”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是jiū,有多种含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树木的枝干:这是“橛”字最基础的含义。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树木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而“橛”指的就是这些树木的枝干部分。例如,在《说文解字》中提到:“橛,木也。”
2. 器物上的柄:除了指树木的枝干,“橛”还可以指器物上用于握持或操作的部分。比如,古代的箭杆尾部通常会绑上一个橛子,以便射箭时掌握方向。
3. 通‘撅’,撅起”的意思:在古汉语中,“橛”有时也可以通假为“撅”,表示撅起、翘起的意思。如《汉书·东方朔传》中的“朔行常怀揣揣,恐公车来,必遇大驾,应声死矣!”中的“应声”即指因惊恐而身体僵硬,像橛子一样撅起来。
4. 量词使用:此外,“橛”还可以作为量词使用,但比较少见。它通常用于描述某些长条形的物体,如“一橛柴”(一根柴)。
在古文中,“橛”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却是无穷的。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还能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总之,“橛”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韵味的汉字,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品味。

※ 槂的意思、基本解释,槂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槂【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類篇》蘇昆切,音孫。公槂,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