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芕字的解释
芕

拼音 suī 注音ㄙㄨㄟ
部首艹部 总笔画6画 结构上下
五笔AQU 统一码8295
笔顺一丨丨ノフ丶
名称横、竖、竖、撇、横撇/横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uī(ㄙㄨㄟ)

⒈  〔野芕〕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药。

统一码

芕字UNICODE编码U+8295,10进制: 33429,UTF-32: 00008295,UTF-8: E8 8A 95。

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芕字讲解

“芀”字的语文解释 “芀”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读音、字形结构以及它在句子中的运用。 一、读音与字形结构 1. 读音:“芀”同“芀”,读音为zhé,属于多音字。在古文中,它主要作为动词使用,意为“发芽”。 2. 字形结构:该字由“艹”、“日”和“十”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艹”是草字头,表示与植物有关;“日”表示太阳或日子;“十”则作为声符,与发音相关。 二、句子中的运用 “芀”字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描述植物的生长状态。例如,在古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句子:“春风吹绿江南岸,芀芽破土见阳光。”这里的“芀芽”指的是刚刚发芽的嫩芽,形象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此外,“芀”字还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词,形成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如“芀草”指的是某种植物,具体指什么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三、文化与历史背景 “芀”字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来了解自然规律,进而领悟生命的奥秘。因此,“芀”字作为描述植物生长的词汇,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同时,“芀”字也出现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如《山海经》、《本草纲目》等。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医学和植物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文献中,“芀”字被用来描述各种植物的形态、功效和用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总结 综上所述,“芀”字虽然生僻,但它在古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芀”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丰富多样性,还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探索精神。在现代汉语中,“芀”字虽然不常用,但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

芕


※ 芕的意思、基本解释,芕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芕【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集韻》?同荽。《本草》野芕草,李時珍曰:《摘?方》治痞滿。

交流分享

  • 芕的词语 组词
  • 芕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