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粟字的解释
粟

拼音 注音ㄙㄨˋ
部首米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上下
五笔SOU 五行 统一码7C9F
笔顺一丨フ丨丨一丶ノ一丨ノ丶
名称横、竖、横折、竖、竖、横、点、撇、横、竖、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ù(ㄙㄨˋ)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粟子。沧海一粟。

⒉  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 )农贵粟。

⒊  姓。

异体字

  • ?
  • ?
  • ?
  • ?
  • ?
  • ?

汉英互译

mille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unhusked millet; grain

最读网粟字讲解

“稼”字的语文讲解 “稼”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汉字,它不仅代表着庄稼的丰收,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稼”字常与农作物、劳动和丰收等主题紧密相连,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稼”字由“禾”与“且”两个部分组成。“禾”是谷物的象征,代表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而“且”则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使得整个字更加稳定和和谐。这种结构上的组合,不仅体现了汉字的构造之美,也暗示了“稼”字所蕴含的意义——丰收与成果。 在词义上,“稼”主要表示谷物作物,如稻谷、小麦等农作物的统称。此外,“稼”还可以用来泛指粮食作物,强调了其广泛的适用性和重要性。同时,“稼”字也常用于一些固定词语中,如“稼穑”、“稼轩”等,这些词语都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稼”字文化内涵的窗口。 在历史文化中,“稼”字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古代人们以农耕为主,粮食作物对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稼”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古代人们的辛勤劳动和丰收喜悦。 此外,“稼”字还与古代的农耕文明密切相关。在古代社会,农耕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和支柱,而“稼”字则代表了农耕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和了解“稼”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稼”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开始浪费粮食、不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然而,“稼”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告诉我们,粮食和劳动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尊重它们。 总之,“稼”字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文化内涵的汉字。通过对其字形、词义、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讲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粟


※ 粟的意思、基本解释,粟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1) (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2) 同本义 [foxtail millet;millet]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 Setaria italica ),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粟,嘉谷实也。——《说文》

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旧唐书·食货志下》

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粟入(税粟的收入);粟粒(谷物的颗粒)

(4) 谷粒 [grain]。未去皮壳者为粟,已舂去糠则为米。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明史·海瑞传》

(5) 又如:粟饭(糙米饭)

(6) 粮食的统称 [grain]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 贾谊《论积贮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李斯《谏逐客令》

(7) 又如:粟土(宜于种植谷物的土壤);粟陈贯朽(粟红贯朽);粟红贯朽(粮有余而腐坏,钱久不用,穿钱的绳子也乱了,比喻太平盛世,钱粮丰饶)

(8) 颗粒如粟状的东西,比喻微小 [sand]。如:粟文(粟米状的花纹);粟金(粟状的小颗金粒);粟眉(用黛细点眉);粟粒(粟粒状之物);粟错(像粟那样细小的差错)

(9) 小疙瘩,因寒冷在皮肤上起的鸡皮疙瘩 [knot]。如:粟栗(悚惧时肌肤起颗粒)

(10) 俸禄 [salary]。如:粟秩(俸禄。古时以粟米支俸,故称)

康熙字典

粟【未集上】【米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䅇《廣韻》相玉切《集韻》《韻會》須玉切《正韻》蘇玉切,?音涑。《說文》嘉穀實也。《韻會小補》粟爲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書·禹貢》四百里粟。《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爾雅·釋草註》秫謂黏粟,與穀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地名。《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于女粟。《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註》莽曰粟城。《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水名。《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官名。《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

國名。《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姓。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沙謂之粟。《山海經》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註》細丹沙如粟也。

《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叶思積切。《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本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七】【?部】

嘉穀實也。从?从米。孔子曰:“?之爲言續也。” ?,籒文?。相玉切文三重三 

说文解字注

?)嘉穀實也。禾下曰。嘉穀也。黍下曰。禾屬而黏者也。然則嘉穀謂禾黍也。大雅曰。誕降嘉穀。惟秬惟秠。惟虋惟芑。秬秠謂黍。虋芑謂禾。許於秠下曰。秬秠者、天賜后稷之嘉穀也。虋下曰。赤苗嘉穀也。芑下曰。白苗嘉穀也。毛魏風傳釋苗爲嘉穀。苗者、禾也。生民傳釋黃爲嘉穀。黃者、黃梁。謂禾也。古者民食莫重於禾黍。故謂之嘉穀。穀者、百穀之總名。嘉者、美也。嘉穀字見詩生民。許書及典引注可據。改爲嘉種者、非。嘉穀之實曰粟。粟之皮曰穅。中曰米。从?。自其?言之。从米。自其薀言之。相玉切。三部。孔子曰。粟之爲言續也。孔子以曡韵爲訓也。嘉種不絕。蒸民乃粒。禹稷之功也。

?)籒文?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