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缩字的解释
缩

拼音 suō sù 注音ㄙㄨㄛ ㄙㄨˋ 繁体
部首纟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笔XPWJ 五行 统一码7F29
笔顺フフ一丶丶フノ丨一ノ丨フ一一
名称撇折、撇折、提、点、点、横撇/横钩、撇、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缩(縮)suō(ㄙㄨㄛ)

⒈  向后退,往回收:退缩。畏缩。缩手(喻不敢再做下去)。缩手缩脚(喻做事顾虑多,不大胆)。

⒉  由大变小,由长变短:收缩。伸缩。压缩。缩减。缩小。缩编。缩微(指利用照相技术等把文字图像缩成极小的胶卷复制品)。

⒊  捆束:“缩版以载”。

⒋  直,理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⒌  滤酒去渣:缩酒。

其他字义

缩(縮)sù(ㄙㄨˋ)

⒈  〔缩砂密〕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棕色,亦称“缩砂”。种子入中药,称“砂仁”。

⒉  (縮)

异体字

  • ?
  • ?
  • ?

汉英互译

contract、crinkle、draw back、shrink、withdraw

相关字词

伸、胀

造字法

形声:从纟、宿声

English

contract, draw in, reduce

最读网缩字讲解

“ 缩 ”的语文解释 在汉字中,“缩”是一个充满动态与变化的字,它不仅仅表示尺寸的减小,更蕴含着一种形态与内涵的转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缩”这个字的丰富内涵。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缩”字由“纟”和“宿”两部分组成。“纟”是丝线的象征,代表着细长、柔软;而“宿”则常常与住宿、停留相关联。当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既表示尺寸缩小,又隐含着某种停留、凝聚之意的汉字。 在词义上,“缩”同样展现出了多样性。它可以表示尺寸的缩减,如“缩小规模”、“缩水”,也可以表示时间的停留,如“缩班”、“缩时”。更深入地分析,“缩”还常常用于描述一种内心的收缩或退缩,如“胆小如鼠,不敢出头缩脑”。这种用法中,“缩”字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尺寸变化,更隐喻了心理上的畏惧与不安。 此外,“缩”字在成语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缩手缩脚”形容做事胆小、犹豫不决;“缩头缩脑”则形容做事躲躲闪闪,不敢正面面对。这些成语通过“缩”字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缩”字还与一些特定的动作紧密相关,如“缩短”、“省略”等。这些动作都体现了“缩”字所蕴含的减少、压缩之意。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缩”字的形态也经历了从古至今的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始终没有改变。 综上所述,“缩”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声字,它更是一个充满内涵与变化的汉字。通过对“缩”字的学习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汉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缩


※ 缩的意思、基本解释,缩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基本词义

suō

〈动〉

(1) (形声。从糸( ),宿声。糸,细丝,与绳索有关。本义:捆束)

(2) 同本义 [bind;tie]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诗·大雅·緜》

缩,乱也。——《说文》。朱曰:“ 许书之乱字皆治也,理也。此说解及尔雅之乱,正谓治理。”

磬阶闲缩霤。——《仪礼·乡饮酒礼》

十纯则缩而委之。——《仪礼·乡射礼·大射仪》

绞横三缩一。——《仪礼·士丧礼》

冠缩缝。——《礼记·檀弓》

布绞缩者一。——《礼记·丧大纪》

(3) 收缩 [contract;shrink]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慄。——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缩栗(冷缩颤栗);缩气(收敛气焰);缩瑟(瑟缩。畏缩貌);缩首(点头)

(5) 退缩;退,减 [draw back;withdraw;recoil]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6) 又如:缩恧(因羞惭而畏惧瑟缩。恧,惭);缩伏(畏惧屈服);缩退(畏缩退却);缩栗(形容畏惧颤朒;枝叶枯萎)

(7) 节约,节省 [economize]。如:节衣缩食

(8) 亏欠,不足 [shorten]

由是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复得窥其多少,校其赢缩。——《资治通鉴·唐·大历十四年》

(9) 又如:缩囊(日渐贫困);缩腹(忍受饥饿)

(10) 滤酒去渣 [filter]

缩酌用茅,明酌也。——《礼记·郊特牲》

(11) 又如:缩酒(古代祭祀时,捆束包茅立于前,灌酒于茅束,酒渗而下,视为神饮,名为缩酒,一说为滤酒去掉渣滓)

(12) 取,采取 [take]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出,胡美之焉。——《国语·楚语》

(13) 又如:缩弗转(方言。收不回);缩屋称贞(称颂人在妇女有危难时,能守礼而不加侵犯凌辱之词。按:缩屋而继之,指薪尽,又拆取屋木以继)

〈名〉

(1) 姓

(2) 另见 (缩砂密)

康熙字典

縮【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所六切,音蹜。《說文》亂也。一曰蹴也。《爾雅·釋詁》縱縮,亂也。《註》縱放掣縮,皆亂法也。《儀禮·鄕飮酒禮》磬階閒縮霤北面鼓之。《註》縮,從也。霤以東方爲從。古文縮爲蹙。《禮·檀弓》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註》縮,從也。

《爾雅·釋器》繩之謂之縮之。《註》縮者,約束之。《詩·大雅》縮版以載。

《儀禮·郊特牲》縮酌用茅。《註》縮,去滓也。《左傳·僖四年》無以縮酒。

《孟子》自反而縮。《趙岐註》縮,義也。《朱子·集註》縮,直也。

《戰國策》縮于財用則匱。《註》歉也,贏之反也。

《釋名》齊人謂車枕以前曰縮,言局縮也。

《玉篇》退也,止也。

《廣韻》斂也,短也。

姓。《戰國策》安陵人縮高。

《韻補》叶式律切。《班固·幽通賦》神先心以定命兮,命隨行以消息。斡流遷其不濟兮,故遭罹而贏縮。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縮【卷十三】【糸部】

亂也。从糸宿聲。一曰蹴也。所六切

说文解字注

(縮)亂也。釋詁曰。縮、亂也。通俗文云。物不申曰縮。不申則亂。故曰亂也。不申者申之則直。禮記。古者冠縮縫。孟子。自反而縮。皆謂直也。亂者治之。詩曰。縮版以載。爾雅、毛傳皆曰。繩之謂之縮之。治縮曰縮、猶治亂曰亂也。从糸。宿聲。所六切。三部。一曰蹴也。蹴者、躡也。躡者、蹈也。蹈者、踶也。踶者、躛也。凡足掌迫地不遽起曰踶。是以蹴鞠謂之蹋鞠。蹋而起之也。論語。足縮縮如有循。鄭注曰。舉前曳歱行也。曳歱行不遽起。故曰縮縮。俗作蹜蹜。非。歱、足跟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