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棷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棷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⒉ 木柴。
⒊ 古通“菆”,麻杆。
⒋ 树的小叶。
⒌ 盾。
⒍ 棨。
其他字义
棷
⒈ 古通“薮”,生长着很多草的沼泽:“凤皇麒麟,皆在郊棷。”
统一码
棷字UNICODE编码U+68F7,10进制: 26871,UTF-32: 000068F7,UTF-8: E6 A3 B7。
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棷字讲解
“橺”字的语文讲解
“橺”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是qiáo,部首是木,笔画数为12画。这个字通常用来形容树木挺拔的样子。
一、字义解析
“橺”字的本义是指一种常绿乔木,即杉树。杉树在古代文化中有着美好的寓意,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耸入云的精神。因此,“橺”字也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挺拔、高耸。
二、词性变化
“橺”字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等词性使用。
1. 名词:指杉树或其他类似的树木。
2. 形容词:形容树木挺拔的样子,如“橺槱”(挺拔的杉树)。
三、成语中的运用
“橺”字在成语中也有一定的运用。例如,“橺榆社”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原意是指以树为社,祭祀神灵,后来引申为寄居之地。这个成语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橺”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四、古文中的用法
在古文中,“橺”字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组,用以描绘自然景物或表达情感。如“橺槱之材,良匠不能以为栝”(《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杉树等木材虽然好,但良匠也不能将其雕刻成圆形的器具,因为它们的纹理自然挺拔。
五、文化内涵
“橺”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坚韧不拔:杉树以其挺拔的姿态和顽强的生命力而著称,因此“橺”字也常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坚韧不拔。
2. 高耸入云:杉树高大挺拔,直插云霄,因此“橺”字也常被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等高耸入云的景象。
3. 美好寓意:在古代文化中,杉树还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因此“橺”字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橺”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汉字。通过对其字义、词性、成语运用等方面的讲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 棷的意思、基本解释,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棷【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側鳩切《集韻》葘尤切,音鄒。《說文》木薪也。《博雅》校棷柴也。
又棷樿,木名。見樿字註。
又《唐韻》子侯切《集韻》將侯切,音諏。
謂之棷。
又《廣韻》又苟切,篘上聲。棨也。
又《集韻》側九切,音搊。夜戒守有所擊也。
又《唐韻》《集韻》蘇后切。同藪。聚草也。
又《韻會》祖外切,音最。《正韻》將遂切。義同。
又《類篇》此苟切。柴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棷【卷六】【木部】
木薪也。从木取聲。側鳩切
说文解字注
(棷)木薪也。按禮運假棷爲藪字。從木。取聲。側鳩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