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懫字的解释
懫

拼音 zhì 注音ㄓˋ
部首忄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五笔NRRM 统一码61EB
笔顺丶丶丨ノノ一丨ノノ一丨丨フ一一一ノ丶
名称点、点、竖、撇、撇、横、竖、撇、撇、横、竖、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ì(ㄓˋ)

⒈  偏激、凶狠的怨恨:“亦惟有夏之民叨懫。”

⒉  阻止;塞满。

异体字

  • ?
  • ?
  • ?
  • ?

English

enraged; resentful.to hate. to desist

最读网懫字讲解

《说“懫”》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颇为生僻却又十分有趣的字——“懫”。 一、字形结构 “懫”是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左边为竖心旁“忄”,这个偏旁往往与人的情绪、心理状态有关。右边是“質”,“質”字本义有抵押的意思,在古文中也同“锧”,而它的字形构造又较为复杂,从贝从斤,贝在古代曾作为货币,斤是斧头,可以理解为用斧头等器物来衡量与财物相关的事物,这其中蕴含着一种价值判断和权衡的感觉。 二、字义解读 1. 本义 “懫”的本义是恐惧、害怕。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面对强大的力量或者危险的情境时,内心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惧怕之感,就可以用这个字来形容。例如在描述古人怀揣敬畏之心面对天地神灵或者凶猛野兽时的心理状态,“懫然不敢动”,那种战战兢兢、心惊胆战的情绪就被精准地表达了出来。 2. 引申义 从恐惧害怕这一基本意义出发,它还可以引申为担忧、忧虑。当人们对未来的事情没有把握,担心会出现不好的结果时,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懫”的情绪。比如一个即将面临重大考试的学生,由于担心自己发挥不好,就可能在考前有“懫懫”之心,这种担忧不仅仅是害怕考不好这个结果本身,还包含着对自身能力是否能够应对考试要求的忧虑。 三、在文化和文学中的体现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懫”字虽然不常出现,但一旦出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些志怪小说里,当描写人物遇到神秘的妖邪之物时,“懫”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惊恐。像《搜神记》之类的作品中可能会有这样的描写:“见一异物,状若巨兽,众人皆懫。”通过这个字,将众人见到未知恐怖事物时的集体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也会偶尔运用这个字来表达深沉的情感。比如一位羁旅在外的游子,在面对荒郊野外的凄凉景象时,可能会写出“寒蛩鸣泣,吾心懫懫”的句子,把孤独、思乡以及对前途未卜的担忧融合在“懫”字所传达的情绪之中。 四、现代意义与应用 在现代社会,尽管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会用到“懫”这个字,但在一些书面化的、需要精确表达情感的语境下,它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比如在心理学的研究论文中,当描述某些特殊心理疾病患者的恐惧情绪状态时,使用“懫”字可能会比简单的“害怕”“恐惧”更加准确地传达出那种深度的、复杂的情绪内涵。在文学创作领域,作家们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也会偶尔拾起这个古老的汉字,给作品增添一份古朴、深沉的文化韵味。 “懫”这个字就像是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虽然在现代日常交流中较少露面,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情感意义,在深入探究汉字文化以及古典文学作品解读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懫


※ 懫的意思、基本解释,懫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懫【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古文〕??《集韻》脂利切,音至。忿戾也。《書·多方》有夏氏之民,叨懫曰欽。

丑二切,音杘。義同。

陟利切,音致。義同。

《博雅》止也。

職日切,音質。亦止也。本作?。《正字通》亦同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十二】【至部】

忿戾也。从至,至而復遜。遜,遁也。《周書》曰:“有夏氏之民叨?。”?,讀若摯。丑利切

说文解字注

?)忿戾也。从至。至而復孫。會意也。孫、遁也。二孫字大徐作遜。非。古無遜字。凡春秋、詩、書遜遁字皆作孫。傳曰。孫之爲言孫也。不作爲言遜。爾雅作遜、遁也。爲後人所改之俗字。許辵部有遜篆。亦是後人臆增。孫、遁也。此子孫字引申之義。孫之於王父。自覺其微小。故逡巡遁避之䛐取諸此。至而復逡巡者、忿戾之意也。周書曰。有夏氏之民叨?。尙書多方文。今本無氏字。?作懫。按?作懫者、天寶閒衞包改也。釋文?作懫。宋開寶閒改也。釋文曰。懫勑二反。說文之二反。不云說文作?。知其大字本不作懫矣。禮記大學。心有所忿懥。注云。懥、怒皃。或作懫。按懥懫不見許書。衞包以意改經。非必懫卽?也。?讀若摯。釋文云。說文之二反。此音隱舊音也。大徐丑利切。十五部。或曰。古音當在十二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