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鋕字的解释
鋕

拼音 zhì 注音ㄓˋ
部首釒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QFNY 统一码92D5
笔顺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一丨一丶フ丶丶
名称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横、竖、横、点、斜钩、点、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ì(ㄓˋ)

⒈  同“誌”。

English

engrave

最读网鋕字讲解

《说“鏊”字》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颇为生僻却又充满趣味的字——“鏊”。 一、字形结构 “鏊”是一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其上部为“敖”,下部是“金”。“金”字旁在汉字中常常与金属相关,这暗示着这个字所代表的事物有着金属的属性。而“敖”字的参与则增添了这个字独特的意义内涵。 二、字义解读 1. 本义 “鏊”的本义是一种平底锅。这种平底锅有着独特的外形和用途。它一般有三足,在古代的烹饪器具中独树一帜。例如,在一些传统的烹饪场景里,人们会使用“鏊”来煎制食物。像制作薄饼之类的食物时,“鏊”就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将面糊均匀地倒在“鏊”上,通过加热使面糊凝固成薄饼。 2. 引申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鏊”字也产生了一些引申义。“鏊”可以表示一种烤东西的铁架子。这种铁架子的形状和使用方式与最初的平底锅有一定的关联,都是在烹饪过程中起到承载食物并使其受热均匀的作用。 三、文化内涵 1. 古代饮食文化的见证 “鏊”字反映了古代饮食文化的特色。在古代,烹饪器具的发展是与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生活需求紧密相连的。“鏊”的出现说明古人在烹饪工具的创新上不断探索。它体现了古人对于食物加工方式的智慧总结,通过使用“鏊”,人们能够制作出各种美味的食物,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丰富了饮食的种类。 2. 方言中的留存 在现代的一些方言中,“鏊”字仍然被保留和使用。例如在山东部分地区,仍然把那种传统的平底锅叫做“鏊子”。这不仅是对古老汉字的一种传承,也使得这个生僻字在当地的文化语境中有了一定的生命力。当人们听到“鏊子”这个词时,就会联想到当地的传统美食制作过程,如煎饼等,它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总之,“鏊”字虽然生僻,但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它的字形结构到字义演变,再到在不同文化层面上的留存,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了解。

鋕


※ 鋕的意思、基本解释,鋕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ì

〈动〉

记载;记录 [put down in writing;record]

鋕,铭也。——《集韵》

鋕,俗字。经史通作志,或作誌,俗加金。——《正字通》

康熙字典

鋕【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類篇》職吏切,音志。銘也。

交流分享

  • 鋕的词语 组词
  • 鋕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