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隃
拼音
yú yáo shù
注音ㄩˊ 一ㄠˊ ㄕㄨˋ
部首阝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笔BWGJ 统一码9683
笔顺フ丨ノ丶一丨フ一一丨丨
名称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撇、捺、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
部首阝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笔BWGJ 统一码9683
笔顺フ丨ノ丶一丨フ一一丨丨
名称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撇、捺、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隃
⒈ 古通“逾”,越过;超过。
其他字义
隃
⒈ 古通“遥”,遥远。
其他字义
隃
⒈ 〔西隃〕古大陵名,又名雁门山,在今中国山西省代县西北。
English
to exceed; a state in Shanxi province
最读网隃字讲解
“邮”字的语文讲解
“邮”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汉字,它不仅代表着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在现代汉语中,“邮”字常常与邮政系统、邮寄物品、通讯联络等概念紧密相连。
一、字义解析
“邮”,从字形上来看,左边是“阝”(即“邑”的变体),表示与地域、地方有关;右边是“卩”,有“节”的意味,暗示着某种动作或节奏。合起来,“邮”字可以理解为“以邮政为特点的行为或过程”。
二、词性变化
“邮”字可以作为名词、动词使用。
1. 名词用法:指代邮政系统,如“邮局”、“邮路”。例如:“他通过邮局寄来了信件。”
2. 动词用法:表示邮寄、传送的动作,如“邮寄”、“邮递”。例如:“请将这篇文章邮寄到北京。”
三、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邮”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传递方式,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的“邮”不仅负责传递政府文书,还承担着私人信件的传递,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同时,“邮”也代表着一种责任和担当,传递信件的人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此外,“邮”字还与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邮”字来表达思念之情、离别之苦。如杜甫的诗句“家书抵万金”,便是通过“邮”字传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四、字形结构
“邮”字的字形结构也非常有趣。左边的“阝”是一个常见的部首,通常与地域、地名相关联;右边的“卩”则像一个跪着的形象,暗示着一种恭敬、虔诚的态度。这种字形结构不仅美观大方,还寓意着“邮”字所承载的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深刻含义。
五、总结
“邮”字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其意义不仅局限于邮政系统本身,更广泛地涉及到信息传递、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通过对“邮”字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汉字的魅力所在。

※ 隃的意思、基本解释,隃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隃【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傷遇切《集韻》《韻會》舂遇切,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又《廣韻》式朱切《集韻》《韻會》舂朱切,音輸。義同。
又《廣韻》相兪切《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又《集韻》一曰越也。
又《廣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廣韻》隃麋,縣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隃麋縣。
又人名。《史記·周本紀》子毀隃立。《註》隃,音踰。
又《呂氏春秋》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
又《正韻》與逾同。《左傳·襄二十年》隃隱而待之。《司馬相如·上林賦》隃絕梁。《前漢·嚴助傳》輿轎而隃嶺。
又《集韻》餘招切,音姚。遠也,行也。與遙同。《前漢·英布傳》隃謂布何苦而反。
又《趙充國傳》兵難隃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隃【卷十四】【部】
北陵西隃,鴈門是也。从俞聲。傷遇切
说文解字注
(隃)北陵西隃鴈門是也。此八字用爾雅釋地。郭注曰。鴈門山是也。史記趙世家作先俞。古西先同音也。地理志。鴈門郡。秦置。句注山在陰館。按句注山一名西陘山。一名鴈門山。今在山西代州西北二十五里。有鴈門關。从。俞聲。傷遇切。古音在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