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戍字的解释
戍

拼音 shù 注音ㄕㄨˋ
部首戈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单一
五行 统一码620D
笔顺一ノ丶フノ丶
名称横、撇、点、斜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ù(ㄕㄨˋ)

⒈  军队防守:卫戍。戍边。戍守。

汉英互译

defend、garrison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efend borders, guard frontiers

最读网戍字讲解

“戍”字的语文讲解 “戍”是一个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一个形声字,还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戍”字的含义、构成和用法。 一、“戍”的含义 “戍”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1. 守卫、防守:这是“戍”字最常用的含义。在古代,戍边将士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外敌入侵,保卫国家的安全。例如,“戍楼”就是古代城墙上用于瞭望和防御的高楼。 2. 军事组织单位:在古代军队中,“戍”还可以指代某一军事组织单位,如“一戍”即指一屯兵。这种用法体现了“戍”字与军事活动的紧密联系。 3. 积累、积聚:除了上述含义外,“戍”还可以表示积累、积聚的意思。如“积戍”就是指逐渐积累、积聚的过程。 二、“戍”的构成 “戍”字属于形声字。其形旁为“戈”,表示与武器有关;声旁为“戊”,表示音读。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使得“戍”字既保留了表意的功能,又具备了表音的功能。 三、“戍”的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戍”字的用法较为广泛,可以出现在各种句子成分中,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1. 名词用法:当“戍”用作名词时,通常表示与守卫、防守、军事组织等相关的概念。如“戍边”、“戍楼”、“戍军”等。 2. 动词用法:作为动词,“戍”主要表示守卫、防守的动作。如“戍守”、“戍防”等。 3. 形容词用法:有时,“戍”也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积累、积聚的状态。如“积戍”等。 四、“戍”字的文化内涵 “戍”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守土意识,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戍”字常被用来描绘边疆风光和战争场面,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 此外,“戍”字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和了解“戍”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边疆政策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总之,“戍”是一个意义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汉字。通过对“戍”字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戍


※ 戍的意思、基本解释,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shù

〈动〉

(1) (会意。从人持戈。甲骨文字形,象人负戈守卫边疆。本义:防守边疆)

(2) 同本义 [guard the frontier]

戍,守边也。——《说文》。按,伐者左人右戈,人持戈也。戍者,下人上戈,人何戈也。

武王立重泉之戍。——《管子·地数》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扬之水》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 渔阳。——《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戍人(古代守边军士的通称);戍守(守卫);戍客(离开家乡戍守边境的人);戍逻(守边巡逻);戍役(戍边的军士);戍将(戍守边境的将领)

(4) 驻守 [garrison]

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又如:戍鼓(驻边军士所击的鼓声);戍主(古代驻守一地的长官);戍堡(边防驻军的营垒、城堡);戍御(防守御敌)

词性变化

shù

〈名〉

(1) 守边的士兵 [garrison soldiers]

乃归诸侯之戍。——《左传·定公元年》

(2) 又如:戍傜(兵役及劳役);戍屋(戍卒屋舍);戍妇(戍卒的妻子);戍歌(戍卒唱的歌)

(3) 守边之事 [garrison]。如:戍漕军需用品之运输。特指水运。又指边防区域的营垒、城堡

其谢尚、 王愆期等,悉令还据本戍。——《晋书·庾亮传》。又如:戍堡

康熙字典

戍【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傷遇切《集韻》《韻會》春遇切,?輸去聲。《說文》守邊也。《爾雅·釋言》遏也。《註》戍守,所以止寇賊。《廣韻》舍也。《詩·小雅》我戍未定。

《正韻》殊遇切,音樹。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戍【卷十二】【戈部】

守邊也。从人持戈。傷遇切

说文解字注

(戍)守邊也。春秋曰。公子買戍衞。从人。持戈。會意。傷遇切。按古音讀如獸。在三部四部。衞公叔戍。世本作朱。古音朱讀如州。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