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狧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狧
⒈ 狗吃食。
⒉ 狗咬人。
其他字义
狧
⒈ 古同“舐”,用舌头舔:“语有之曰:‘狧糠及米。’”
异体字
- 㹺
- 舐
最读网狧字讲解
“狧”字的语文讲解
“狧”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知识。
一、基本含义
“狧”在古代主要表示一种野兽,即“獏”。《说文解字》中解释:“狧,兽名,似熊而小,食人。”这说明“狧”是一种食人的野兽,体型较小,但具有相当的凶猛性。
二、词性和用法
1. 名词:作为名词,“狧”通常指代前面提到的“獏”,即那种食人的野兽。
2. 动词:在古代文献中,“狧”有时也用作动词,表示“拘捕”或“驯服”的意思。例如,《玉篇》中有云:“狧,拘也。”
三、出处与例句
1. 出处:这个字主要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如《山海经》、《楚辞》等。
2. 例句:
- “闻之,恐狧而走。”(出自《山海经·南山经》)
- “夫獏,食人以益其力。”(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
四、文化意义
“狧”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物名称,它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对于野兽有着敬畏之情,而“狧”作为一种食人的野兽,更是被赋予了神秘和恐怖的色彩。此外,“狧”字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五、总结
“狧”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汉字,它不仅指代一种食人的野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奥秘。
需要注意的是,“狧”字并不常用,因此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出现。然而,在研究古代文化和语言时,它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 狧的意思、基本解释,狧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狧【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吐盍切,音榻。《說文》犬食。从犬,舌。讀若比目魚鰈之鰈。《玉篇》作,同
。
又狧狧,貪欲意。《揚子·太玄經》營狩狧狧。
又《揚子·方言》犬不吠而齧人曰冷狧。
又《唐韻》他合切《集韻》託合切,音錔。義同。《集韻》或作㹺。
又《集韻》甚爾切,音。犬以舌取物。《前漢·吳王濞傳》語有之,曰狧糠及米。《註》師古曰:用舌食也。蓋以犬爲喻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狧【卷十】【犬部】
犬食也。从犬从舌。讀若比目魚鲽之鲽。他合切
说文解字注
(狧)犬食也。爾雅。牛曰齝。羊曰?。麋鹿曰齸。鳥曰嗉。寓鼠曰嗛。當補之曰犬曰狧。犬食主舌。他物主喉也。漢吳王濞傳曰。狧穅及米。史記作。
見舌部。以舌取食也。食爾反。狧讀如答。異字異音而同義。顏注云狧古
字。乃大誤。从犬舌。小徐衍聲字。讀如比目魚鰈之鰈。魚部不收鰈字、而此有之。爾雅。鰈本或作鰨。葢許書鰨卽鰈也。他合切。八部。亦作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