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猘
⒈ 狂犬,疯狗:“夫猘噬固能伤人,而豺声亦当自毙。”
⒉ 疯狂的:“狂马不触木,猘狗不自投于水。”
⒊ 凶猛;勇猛:凶猘。“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
异体字
English
fierce dog; furious, frenzied
最读网猘字讲解
《说“献”》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献”字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一、字形结构与字源演变
从字形上看,“献”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为“南”,下面是“犬”。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其字形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本结构特征。“南”最初可能表示一种方位或者是一种与祭祀相关的器物形象,而“犬”在当时是古人重要的财产之一,也是祭祀时的祭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字的意义逐渐丰富和发展。
二、字义解析
1. 献祭与奉献
最初,“献”的意义与祭祀紧密相连。古人在祭祀祖先或者神灵的时候,会献上各种物品,如牲畜(犬就曾是其中一种)、谷物等。这种献祭的行为,是一种带有崇敬和祈求意味的举动。例如在古代的祭祀典礼中,“天子亲耕,后亲蚕,以率天下,诸侯修其祖庙,大夫士有献弗答”(《礼记·祭统》),这里的“献”就是在祭祀仪式中的供奉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献”的意义从单纯的祭祀供奉延伸到了更广泛的人类行为领域,就有了奉献的含义。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财物、知识、力量等奉献给他人或者集体。像雷锋,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他的行为就是“献”这个字在现代社会中高尚意义的体现。
2. 呈献与献上
“献”还有呈献的意思,即将东西恭敬地送给某人或者呈现在众人面前。比如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读到“献上鲜花”“献上贺礼”等表述。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尊敬、礼貌的态度。当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成果后,在学术交流会上向同行们献上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呈献,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交流和进一步的完善。
3. 献计献策
在军事、政治等诸多事务中,“献计献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献”在这里表示提出、贡献的意思。谋士们向君主或者将领献出自己的计谋和策略,以帮助解决面临的各种难题。例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向刘备献上“隆中对”,这一伟大的战略构想为刘备集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文化内涵与价值体现
“献”字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价值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倡导人们积极入世,奉献自己的力量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个过程中,“献”就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一种体现。从个人角度来说,奉献能让人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社会角度而言,众多人的奉献汇聚起来,就能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献”字虽然简单,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现代意义,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生动写照,在我们的生活、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猘的意思、基本解释,猘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猘
〈名〉
(1) 狂犬,猛犬。比喻暴狂之徒 [mad dog]
唯东有猘,唯西有虺。颠覆朋邻,我余有几!——唐· 韩愈《祭马仆射文》
(2) 又如:猘子(小疯狗。喻指勇猛的少年)
词性变化
◎ 猘
〈形〉
(1) [狗] 疯狂 [(of dog) becomes mad]
见有猘狗,啮人百节,肌肉散落,流血蔽地。——唐· 戴君孚《广异记》
(2) 又如:猘犬(猘狗。疯狗)
(3) 凶猛的样子 [fierce]。如:猘狂(猖狂);猘儿(指三国吴孙策。亦喻年少勇猛的人)
康熙字典
猘【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集韻》征例切,音制。本作狾。或作瘈。詳狾字註。
又《集韻》《韻會》居例切,音罽。義同。《淮南子·氾論訓》猘狗之驚,以殺子陽。《集韻》或作狾瘈
。
又《集韻》吉詣切,音計。或作狾。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