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邿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邿
⒈ 古国名,中国春秋时属鲁,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
⒉ 山名,在中国山东省平阴县西。
⒊ 姓。
English
a state in Shandong province
最读网邿字讲解
“ 那 隔 阁 ”的语文讲解
在汉字的博大精深中,有许多结构独特、含义丰富的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那 隔 阁”这三个字,它们虽然看似简单,但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智慧。
一、那
“那”是一个指示代词,用于指代较远的人或物。在古汉语中,“那”常用来表示距离较远的地方或时间,如“那畔”(那边),“那般”(那样)。此外,“那”还可以作为语气词,表达一种感叹或赞叹的情感,如“那真是太好了!”。
二、隔
“隔”是一个形声字,从阝(右耳旁),隔声。本义是指阻隔,分隔断绝。例如,“隔江相望”就是指隔着江水相望,形容两地之间不能相见。此外,“隔”还可以表示间隔、距离,如“隔着一个村子”;也可以表示妨碍、阻碍,如“隔阂”(心与心之间因不理解而造成的隔膜)。
三、阁
“阁”是一个形声字,从门,各声。本义是指楼房或供人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用的高楼。例如,“图书馆”中的“图”就是指图画,而“馆”则是建筑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供人们阅读和学习的地方。此外,“阁”还可以表示放置东西的架子,如“书架”;或者表示一种尊称,如“阁下”(对对方的尊称,多用于书信)。
四、组合解析
将“那”、“隔”、“阁”三个字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那隔阁”这个词组。这个词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或诗歌中偶尔可见。它可能是一个地名、建筑名或者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那隔阁”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建筑,通过这个词语可以引发读者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联想。
总之,“那 隔 阁”这三个字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 邿的意思、基本解释,邿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邿【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書之切《集韻》《正韻》申之切《韻會》商支切,音詩。《說文》附庸國。《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註》邿,小國也。任城亢父縣有邿亭。
又山名。《左傳·襄十八年》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註》平隂西有邿山。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邿【卷六】【邑部】
附庸國。在東平亢父邿亭。从邑寺聲。《春秋傳》曰:“取邿。”書之切
说文解字注
(邿)附庸國。王制曰。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矦曰附庸。鄭云。不合、謂不朝會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國事附於大國。不能以名通也。春秋襄十三年夏。取邿。邿者、魯附庸也。在東平亢父邿亭。前志曰。東平國亢父詩亭、故詩國。後志曰。章帝元和元年。分東平國爲任城國。亢父屬任城國。按前志當作詩亭故邿國。許書當作東平亢父詩亭。杜預左注亦當本作詩亭。皆寫者亂之耳。邿詩古今字也。今山東濟寧州東南有故邿城。从邑。寺聲。書之切。一部。春秋傳曰。取邿。
交流分享
- 邿的词语
- 邿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