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賸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賸
⒈ 同“剩”。
异体字
- 剩
- 䞉
English
leftovers, residue, remains
最读网賸字讲解
“賸”字的语文讲解
“賸”是一个相对较少使用的汉字,但在古汉语和文学作品中仍有一定的出现频率。它的本义是指剩余的、多余的物,后来引申为过失、缺点等含义。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剩余的、多余的
在古代文献中,“賸”常用来形容物品的剩余部分。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有“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曰:‘无使反。’’公冶问,卞人曰:‘闻县令而送之,卞子为賸。’”这里的“賸”就是指剩余、多余的物品。
2. 引申义:过失、缺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賸”字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它开始被用来形容人的过失或缺点。例如,在《汉书·汲黯传》中,汲黯因性格耿直而多次冒犯皇帝,汉武帝对他说:“古者选贤任能,以兴政事。今光禄不职事,止强谏争权,阿谀承顺,大过失也。”这里的“大过失”可以理解为大的过失或缺点。
二、字形结构
“賸”字由“贝”和“剩”两部分组成。“贝”在古代与财富有关,常用来表示与钱财有关的意义;“剩”则表示剩余、多余。因此,“賸”字从字形上就体现了其原本的含义——剩余的、多余的物。
三、用法与示例
1. 用法
“賸”字在古代汉语中主要用作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的剩余状态或人的过失等。
2. 示例
- 他买书时不舍得买贵重的,只买了一些便宜的,回家后还剩下不少,真是“賸”。
- 她平时工作很认真,但有时会因为粗心而犯一些“賸”。
- 这次考试,我的成绩比上次好了很多,超额完成了任务,真是个“賸”。
四、文化意义
“賸”字虽然不算是常用字,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物品剩余和过失的认知,也展示了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总之,“賸”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汉字,通过对其字义、字形结构、用法及文化意义的讲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 賸的意思、基本解释,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賸【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韻會》以證切,音孕。《說文》物相增加也。一曰送也,副也。《註》徐曰:今俗謂物餘爲賸。古者一國嫁女,二國往媵之,媵之言送也,副貳也,義出於此。《玉篇》相贈也。以物加送也。
又《廣韻》實證切,音乗。長也。《類篇》益也,餘也。《唐書·杜甫傳》殘膏賸馥,沾丐後人多矣。《韻會》俗作剩,非是。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賸【卷六】【貝部】
物相增加也。从貝朕聲。一曰送也,副也。以證切
说文解字注
(賸)物相增加也。賸增曡韵。以物相益曰賸。字之本義也。今義訓爲贅疣。與古義小異、而實古義之引伸也。改其字作剩而形異矣。从貝。聲。以證切。六部。一曰送也。副也。人部曰。㑞、送也。賸訓送、則與㑞音義皆同。副、貳也。貳、副益也。訓送、訓副皆與增加義近。
交流分享
- 賸的词语
- 賸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