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纗字的解释
纗

拼音 zuī 注音ㄗㄨㄟ
部首糹部 总笔画24画 结构左右
五笔XMWK 统一码7E97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丨フ丨ノ丨丶一一一丨一丨フノ丶丨フ一
名称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竖、竖折/竖弯、竖、撇、竖、点、横、横、横、竖、横、竖、横折钩、撇、点、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uī(ㄗㄨㄟ)

⒈  维纲中绳。

⒉  系结:“纗幽兰之秋华兮。”

⒊  带。

⒋  弦中绝。

异体字

  • ?

最读网纗字讲解

《说“纛”》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颇为生僻却又极具魅力的字——“纛”。 一、字形结构 “纛”字为上下结构,从字形上看,上面是“毒”,下面是“縣”(xiàn,县的繁体字)。这种组合方式暗示着这个字意义的不凡与复杂。 二、读音与字义 1. 读音 - 它读作“dào”。 2. 字义 - 在古汉语中,“纛”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 其一,它指的是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大纛”常常被用于军中,作为指挥全军的标志。那高高飘扬的大旗,在古代战争或者行军出征的场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军队士气的象征,也是将领指挥作战的一个视觉核心。例如在描写古代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史书或者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纛旗蔽日”这样的描述,形象地展现出军队的浩大与威严。 - 其二,“纛”还有“古代旗竿顶端缀饰牦牛尾的旗”的意思。这种旗竿顶端的牦牛尾装饰,使得旗帜更加醒目,并且带有一种古朴而庄重的美感。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它反映了古代民族对于军事装备装饰性的一种独特理解,牦牛尾在当时可能也是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材料,或许象征着力量或者威严。 三、文化内涵 1. 军事文化方面 - “纛”字深深扎根于古代军事文化之中。军队的组织、行军作战的指挥体系都与“纛”有着紧密的联系。围绕大纛,有着一系列的军事礼仪和规则。比如将领在纛旗下指挥作战,士兵们围绕着纛旗进行布阵等。它体现了古代军事战略思想在实际操作层面的一种物化形式。 2. 艺术与审美方面 - 在艺术创作中,“纛”这个字也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画家在描绘古代战争场景或者宫廷仪仗画面时,大纛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那独特的形象,高大的旗杆加上飘扬的牦牛尾装饰的旗帜,在画面的构图和意境营造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同时,在文学作品中,“纛”字的运用也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军事或者宫廷场景的宏大与庄严。 虽然“纛”字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我们了解古代军事、礼仪、艺术等方面的一把钥匙。

纗


※ 纗的意思、基本解释,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纗【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8画

《廣韻》?宜切《集韻》津垂切,?音厜。《說文》維網中繩。

《張衡·思?賦》纗幽蘭之秋華兮。《註》纗,系也。

《博雅》紳帶也。

《廣韻》戸圭切《集韻》元圭切,?音攜。義同。

《廣韻》《集韻》?胡卦切,音畫。義同。

《集韻》竹恚切,音諈。義同。

《廣韻》《集韻》?以睡切,音諉。弦中絕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纗【卷十三】【糸部】

維綱,中繩。从糸巂聲。讀若畫,或讀若維。戶圭切

说文解字注

(纗)維綱中繩也。綱者、网之紘也。又用繩維之。左右皆有繩、而中繩居要。是曰纗。思玄賦舊注云。纗、系也。葢引申之爲凡系之偁。思玄賦曰。纗幽蘭之秋華。李善引通俗文曰。繫幃曰纗。幃者、今之香囊也。通俗文各本作說文。今以意改。从糸。巂聲。讀若畫。户圭切。廣韵又胡卦切。十六部。或讀若維。維疑當作絓。

交流分享

  • 纗的词语
  • 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