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姗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姗
⒈ 〔姗姗〕形容走路缓缓从容的样子,如“姗姗来迟”。
其他字义
姗
⒈ 古同“讪”,讥讽。
异体字
- 姍
- 㛽
造字法
形声:从女、册声
English
slander; ridicule; proceed slowly
最读网姗字讲解
“姗姗来迟”的语文讲解
“姗姗来迟”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来得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步履从容、姗姗来迟的场景。下面是对“姗姗来迟”这个字的语文讲解。
一、字义解析
“姗姗”一词,形容词性用法,用来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姗”字的本义是“女子步态”,如《说文解字》中解释:“姗,女子步也。”这里的“姗”即指女子行走的样子,带有一种优雅和从容的气质。
“来迟”则是指到达的时间比预期的要晚。在“姗姗来迟”这个成语中,“来”表示到达,“迟”则表示晚,二者结合,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达,用来形容人迟到的状态。
二、成语出处
“姗姗来迟”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原文是:“王子晋好风流,每与周侯、王侍中等共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众宾皆惊,莫能仰视。王侍中等皆肃然起敬,不敢出声。王子晋又言:‘大丈夫当如此矣。’即时觉得自己形容甚陋,颜色改变,遂相与立誓,不告家人,许将终身守此,以暗投剑。寻以剑挂柱,剑亦不能为剑,于是忽忽不乐,经年累月,忽焉失身于永嘉山中,不知其所在。”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了“姗姗来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迟到行为。
三、成语用法与结构
“姗姗来迟”是一个联合式成语,可以用作谓语或定语,通常用于书面语。它强调的是人迟到的状态,有时也带有轻微的批评或调侃意味。
例如,在句子“她姗姗来迟,让大家等得好辛苦”中,“姗姗来迟”用来形容女子到达的时间晚,同时带有一定的幽默感。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姗姗来迟”、“迟到大方”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迟到的情况。反义词则有“早早来到”、“及时赶到”等,这些词语则用来形容人提前到达的情况。
五、文化内涵
“姗姗来迟”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时间观念的重视,也蕴含着一种优雅、从容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姗姗来迟”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同时也要学会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总之,“姗姗来迟”这个成语通过对“姗姗”和“来迟”两个词语的巧妙组合,形象地描绘了人迟到的状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哲理。

※ 姗的意思、基本解释,姗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姗
姍
〈动〉
(1) 讥讽,诽谤。此义通“讪” [satirize]
姗,诽也。从女,删省声。与讪略同。——《说文》
自任私智,姗笑之代。——《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奏》
显恐 天下学士姗己。——《汉书·石显传》
(2) 又如:姗谤(讥笑诽谤);姗议(诽议);姗诮(讥刺);姗笑(讥笑,嘲笑);姗侮(讪笑侮辱,讥笑轻慢)
词性变化
◎ 姗
〈副〉
缓步的样子 [slowly;leisurely]
偏何姗姗其来迟!——《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便姗嬖屑。——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衣曳地貌。”
康熙字典
姍【丑集下】【女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㛽《廣韻》蘇干切《集韻》相干切,音山。好也。一曰誹也。《前漢·異姓諸侯王表》秦自任私,智姍笑三代。
又《集韻》師姦切,音刪。
又所晏切,音訕。義同。
又鋪官切,音潘。醜也。
又簫前切,音先。姍姍,行貌。《前漢·外戚傳》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又桑葛切,音躠。婦人行衣曳地貌。《司馬相如·上林賦》便姍嫳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姍【卷十二】【女部】
誹也。一曰翼便也。从女,省聲。所晏切〖注〗㛽,古文。
说文解字注
(姍)誹也。漢書。姍笑三代。說者謂卽訕字也。从女。刪省聲。所晏切。十四部。一曰翼也。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