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騷字的解释
騷

拼音 sāo 注音ㄙㄠ
部首馬部 总笔画19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9A37
笔顺一丨一一丨フ丶丶丶丶フ丶丶丨フ一丨一丶
名称横、竖、横、横、竖、横折钩、点、点、点、点、横撇/横钩、捺、点、竖、横折、横、竖、横、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āo(ㄙㄠ)

⒈  動亂,擾亂,不安定:騷亂。騷擾。騷動。

⒉  憂愁:“離騷者,猶離憂也。”

⒊  指中國屈原的《離騷》,後泛指詩文:騷體。騷人。騷客。風騷(①指《詩經》和《離騷》,代指古代詩歌或文化;②指婦女舉止輕佻)。

⒋  舉止輕佻,作風下流:騷貨。

⒌  同“臊”(sāo ㄙㄠ)。

其他字义

sǎo(ㄙㄠˇ)

⒈  古通“掃”,盡其所有,掃數出動:“大王宜騷淮南之兵。”

异体字

English

harass, bother, annoy, disturb, agitate; sad, grieved

最读网騷字讲解

“騷”字的语文讲解 “騷”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其读音为sāo,属于形声字。它的左边是“马”字旁,表示与马有关;右边是“蚤”,是一种古代的小型鼠类动物。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騷”字的本义是指马吃草时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通常被描述为“嘈杂”或“喧闹”,因为马在快速吃草时,嘴巴和舌头会频繁地运动,发出嘈杂的声音。 2. 引申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騷”字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引申。在古代文献中,它有时被用来形容声音嘈杂、喧闹的环境或场面,如“騷音”即指嘈杂的声音。 二、词语搭配 “騷”字常与其他字组成词语,如“騷扰”、“騷动”等。这些词语中的“騷”都保留了其本义或引申义,用于形容某种嘈杂、喧闹的状态或行为。 騷扰:形容声音嘈杂,使人不得安宁。例如:“房间里騷音不断,让人无法专心学习。” 騷动:通常指因不安或激动而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指动荡不安的局面。例如:“股市的波动让投资者感到騷动不安。” 三、文化背景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騷”字也经常出现,为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例如,在《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就有“騷鼓声震天”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时热闹而庄重的场面。 此外,“騷”字还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相关联。例如,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蔡邕就曾因不满时政而发出“騷言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改革主张。 四、总结 “騷”是一个充满韵味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汉字。通过对其字义、词语搭配和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在现代汉语中,“騷”虽然不是一个常用字,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语言智慧仍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騷


※ 騷的意思、基本解释,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騷【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搔。《玉篇》動也。《說文》擾也。《詩·大雅》徐方驛騷。《註》騷,擾動也。

《說文》一曰摩馬。

《揚子·方言》騷,蹇也。吳楚偏蹇曰騷。《註》蹇,跛行也。

《玉篇》愁也。《正字通》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爲騷人。

《禮·檀弓》喪事雖遽,不陵節,騷騷爾則野。《註》騷騷,急疾貌。

騷殺,飄揚下垂貌。《張衡·東京賦》駙承華之蒲梢,飛流蘇之騷殺。《註》流蘇,五采毛雜之,以爲馬飾,凡下垂者爲蘇。

騷屑,凄凉也。《謝靈運詩》騷屑出穴風。《杜甫詩》平人固騷屑。《王安石詩》歸夢得蕭騷。《歐陽修詩》休把靑銅照雙鬢,君謨今已白刀騷。

蒲騷,地名。《左傳·桓十一年》敗鄖師于蒲騷。《註》卽陽臺巫山,在今峽川。

《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簫。義同。

《正韻》蘇老切,音埽。《史記·李斯傳》竈上騷除。

《黥布傳》大王宜騷淮南之兵。《註》言盡舉之如埽地也。與埽通。

《集韻》《正韻》?先到切,音燥。義同。

古通尤韻。《張衡·思?賦》行積冰之皚皚兮,淸泉沍而不流。寒風凄其永至兮,拂雲岫之騷騷。《文選註》音修。騷騷,風動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騷【卷十】【馬部】

擾也。一曰摩馬。从馬蚤聲。穌遭切

说文解字注

(騷)摩馬也。各本摩馬上有擾也一曰四字。淺人所增也。今删正。人曰搔。馬曰騷。其意一也。摩馬如今人之刷馬。引伸之義爲騷動。大雅常武傳曰騷、動也是也。檀弓注曰。騷騷爾、大疾。若屈原列傳曰離騷者猶離憂也。此於騷古音與憂同部得之。騷本不訓憂。而擾動則生憂也。故曰猶。从馬。蚤聲。穌遭切。古音在三部。

交流分享

  • 騷的词语
  • 騷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