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糝
拼音
sǎn shēn
注音ㄙㄢˇ ㄕㄣ
部首米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OCCE 统一码7CDD
笔顺丶ノ一丨ノ丶フ丶フ丶フ丶ノ丶ノノノ
名称点、撇、横、竖、撇、点、撇折、点、撇折、点、撇折、点、撇、捺、撇、撇、撇
部首米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笔OCCE 统一码7CDD
笔顺丶ノ一丨ノ丶フ丶フ丶フ丶ノ丶ノノノ
名称点、撇、横、竖、撇、点、撇折、点、撇折、点、撇折、点、撇、捺、撇、撇、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糝
⒈ 均见“糁”。
异体字
- 䊏
- 糁
- 糂
- 糣
English
scattered (grains of rice); mixed
最读网糝字讲解
“糓”字的语文讲解
“糓”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读音是zěng,属于形声字,从糸(mì),曾声。本义是指经过加工后丝织品,后来也泛指谷物磨成的粉。
一、字的构造
“糓”字由“糸”和“曾”两个部分组成。“糸”是形旁,表示与丝织品有关;“曾”是声旁,表示读音。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在汉字中非常常见。
二、字义的演变
“糓”字最初的意思是经过加工后丝织品,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纺织工艺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糓”字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丝织品,还可以泛指谷物磨成的粉。这种词义的扩展体现了汉字在语义上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三、字用的例句
1. 《诗经·小雅·小宛》:“纤纤者易污,唯箪之箪兮,何其洁白也?”这里的“纤纤”指的是经过加工的丝织品,形容其颜色污浊但质地洁白。
2.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士乎?”孟子在这里提到陶冶,指的是将谷物磨成粉,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利用。
四、字的用法和结构
“糓”字在古文中多用作名词,用来指代经过加工的丝织品或谷物磨成的粉。它的结构比较简单,由形旁和声旁组成,便于学习和记忆。
五、字的注意事项
虽然“糓”字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但在学习古文和古代文化时,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由于“糓”字较为生僻,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建议多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加深对其字义和用法的理解。
总之,“糓”字虽然不常见,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其字义的演变、构造、用法和注意事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 糝的意思、基本解释,糝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糝【未集上】【米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
。《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釋名》糝,
也,相黏
也。
又《篇海》雜也。《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糝侯者,糝雜也。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正韻》桑錦切,音沁。義同。
交流分享
- 糝的词语
- 糝的成语